创新手段扩大检测范围,“防艾卫士”筑造城市“无艾堡垒”

武汉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所,承担武汉市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督导评估等工作,是全市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机构的牵头单位。

多年来,防艾卫士们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加大预防艾滋病宣传和检测力度,管理好“存量”,控制好“增量”,为城市织密织牢防艾网络,持续将我市艾滋病疫情遏制在低流行水平,为推进健康武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防艾知识走进大学校园。 武汉市疾控中心 供图

■ 创新检测手段,提升全人群HIV检测量

在人群中发现隐匿的感染者,是艾防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2019年—2022年,国家启动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武汉市作为“特大/超大城市型示范区”,创新多种手段扩大检测和精准检测,在落实“早发现”中成效显著。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制所所长王夏介绍,武汉市针对高危人群开发“爱自检”微信小程序,用户填写问卷、缴纳押金,即可线上申领HIV自我检测试剂,线上回传结果后返还押金,通过这种方式推进高危群体的自我风险评估与自我检测。与此同时,平台定期向用户精准推送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实现“互联网+综合干预”。

从去年起,武汉市探索HIV自助检测材料通过自动售货机进高校的检测形式,在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试点。售货机内每份试剂张贴唯一标识码,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试剂领取与自我检测。目前,该模式正在向全市其他高校推广。

为高效发现感染者,武汉市开展溯源调查工作,即在对新报告病例的首次流调中,对其性接触者进行调查和追溯检测,及时开展精准干预。

此外,武汉市还通过老年人体检、大学新生入校体检、从业人员体检等方式扩大检测范围,通过精准检测与人群扩面筛查相结合,提升全人群HIV检测量。

■ 防艾知识全覆盖,送到“家门口”和“手指尖”

用小刷子刮一刮牙龈,即可快速识别HIV感染。7月22日,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进企业”系列活动,首站走进武汉凯骏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检测咨询台前,很快被职工群众打了围。

王夏所长介绍,今年是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五进”拓展年,“五进”即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截至目前,两江四岸的江滩广场播放防艾科普视频,累计放映近400场,覆盖周边社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在重点区域的432个社区投放防艾公益广告,总浏览量超1000万人次。在26个人流密集的地铁换乘站投放灯箱防艾公益广告,日曝光超1000万人次。

结合“爱国卫生月”“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市、区疾控部门联合走进产业园区,针对青壮年流动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科普宣传和现场检测活动。

在开展“五进”活动,做好线下健康教育以外,武汉疾控把握网络脉搏和人群关注热点,开发了防艾小程序、原创防艾手绘条漫、防艾公益MV、微电影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素材,将防艾知识通过流量引导,推送到人们指尖,力争人人知艾防艾,大家共享健康。

■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共筑“无艾校园”

从2015年起,市疾控中心联合武汉青年志愿者协会,打造“青春有爱,校园无艾”高校防艾宣传志愿服务品牌,让青年学生当主角,开展防艾进校园活动,目前已覆盖在汉70余所高校。

王夏所长介绍,活动面向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征集校园防艾活动策划方案,通过方案初选、项目路演、专家评审等方式,每年遴选出15所高校作为合作对象,由主办方给予相关支持,全程跟踪进行项目辅导、效果评估、总结表彰和成果转化。

从常规的校内宣讲,到与校园嘉年华、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设计比赛、校园快闪、集中观影、公益徒步、荧光夜跑等活动相结合,校园防艾宣传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在校内走进班级,在校外走进社区。

与此同时,市、区疾控中心艾防专家组成讲师团,一方面与青年学生面对面科普防艾知识,一方面对全市高校青协骨干成员进行师资和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认证,从而建立起“专家讲师+骨干志愿者+志愿宣传员”的防艾人才梯队,以青年人的力量影响青年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开设的“防艾云课堂”,邀专家和明星讲师在线直播培训,累计已吸引597万人次参与。   

(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通讯员谢年华 李卓能 袁皓 任雪梦)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