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由中医专家、社区居民、媒体代表组成的“聚焦‘家门口’的好中医——武汉基层精品中医市民观察团”第2站走进武汉德年堂中医馆。
这家为江城百姓提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中医馆在汉成立已经9年。“市民观察团”通过实地探访、听取汇报和现场体验的方式,对德年堂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原则,贯彻落实《“健康武汉2035”规划》“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方面具体要求,从德年堂的就医环境、医疗技术力量和经验模式进行调研和考察,沉浸式体验了他们开展的高价值创新和高质量服务的慢病中医健康管理,助力该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中医健康管理工作,为病患提供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武汉基层中医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好中医机构,今年6月,长江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湖北省中医师协会正式启动了“聚焦‘家门口’的好中医——武汉基层精品中医市民观察团”活动,探访基层中医机构在百姓身边提供高质量中医服务的生动实践。
市民观察团在武汉德年堂进行调研和考察。
中医药+健康管理
创建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模式
“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有着巨大的优势。”湖北省中医师协会会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湖北中医大师周安方教授表示,国家对中医药工作非常重视,老百姓也急需中医药,中医药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新时机,基层中医机构应抓住风口,积极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模式,让慢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德年堂扎根武汉9年来,对传统中医药与慢病健康管理有效结合进行了积极探索。”德年堂中医馆董事长李强介绍,高价值创新和高质量服务的中老年慢病中医健康管理是德年堂中医馆的特色和优势。其中,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进行的中医健康管理项目尤为亮眼,获得了2023年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2年11月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并全球直播的“首届中医药糖尿病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与2023年6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并全球直播的“首届中医药与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逆转研究前沿论坛”上,武汉德年堂两次进行专题报告,被授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标准与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糖尿病中医药与健康管理国际标准研制基地”。
武汉德年堂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模式被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高水平学术期刊《世界中医药》(中文版)3次刊登了相关内容。
高价值创新
精准持续服务慢病人群
“市民观察团”对德年堂中医健康管理的高价值创新和高质量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强对此进行了详解。
“首先是理论应用创新。”他强调,在以治疗为中心的医学体系框架内,医师只需要向来问诊的病患负责,“群医学”的创新理论认为,医生不仅要对患者负责,更要对患病人群负责,对患病人群承担义务。德年堂针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干预实现了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理论突破。
“其次,将多学科和高水平专家融合创新。”李强着重指出,德年堂聚集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糖尿病专家王宏才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大庆研究”首席专家李光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主任刘玄重教授、著名登山家“劳伦斯奖获得者”夏伯渝老师等全国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名专家,创造性发展出武汉德年堂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模式。
市民观察团走进武汉德年堂听取汇报。
“再次,将院内院外结合的创新。”李强继续介绍。武汉德年堂目前设有两家中医馆,在全市设立了10家“天天营养+”服务店,通过工作人员就近服务、跟踪服务,将院内治疗与院外健康管理紧密结合,提高中老年慢病人群干预的精准性和持续性。“目前德年堂中医馆正在筹建中老年慢病专用药店。”他透露,“把主要精力用于高价值创新,是德年堂不断发展的成功经验。”
专家市民
齐点赞高质量服务
慢病不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寿命,也影响着他们的生存质量。湖北省中医名师、武汉市中医大师、武汉市中医医院原副院长崔金涛教授指出,中医的整体观念、个性化治疗等使其在慢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
“德年堂的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是将慢病防治关口前移,慢病康复不断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李强称,这首先得益于德年堂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完整。通过糖尿病科普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中医诊疗与血糖指标检测结合、中医药治疗与健康管理结合、血糖管控与并发症管理结合、“向病而生”唤醒法与“心转病移”共振法“五个结合”,依据中老年慢病群体的特点塑造了全新的中医药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服务体系。
“其次, 我们德年堂的措施得力。”李强进一步介绍,德年堂坚持推出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动态血糖监测、每年两次动态心电监测等免费举措。9年来仅免费发放的血糖仪、试纸就高达2000多万元。并将科普教育当作非药物疗法,9年期间举办百余场千人以上规模的公益科普教育大会,百人左右的小规模的培训活动基本实现了常态化。“我们将线上宣教和线下服务打通。”他透露,除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长期为市民进行慢病防治科普教育外,还自办视频科普讲座,每天参与讲座的人数在3万人左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再次,武汉德年堂的高情感人文关怀给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始终将患者需求放在第一位。”市民代表汪敬祥感慨地说,这些年武汉德年堂的高情感人文关怀给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年举办的“厚德家宴”让患者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每年盛装亮相的万人“江滩健步走”早已成为德年堂的保留节目,“七一爱党日”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党员患者的组织凝聚性,每年组织的红色旅游成为大家翘首期盼的欢聚时刻;每年评选的“抗糖明星”更是坚定了大家抱团抗糖的信心。
市民观察团与武汉德年堂专家合影。
最后一个体现是,患者在德年堂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79岁的市民代表唐昌凯现身说法,用5个“与众不同”谈了加入德年堂后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收益。“接受德年堂健康管理9年来,我的糖化血红蛋白从没超标,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有着20多年糖尿病史的他言语间满是感激。76岁的韩乐兵既是武汉知名的糖尿病中医医生,也是接受德年堂健康管理的患者。“他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她表示,目前德年堂一共有3000多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健康管理的综合治疗,血糖基本都控制在正常水平,这一点很不容易。
“武汉德年堂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示范模式的经验值得在基层中医机构中推广和应用。”湖北省中医师协会名誉会长、湖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湖北中医大师、湖北国医楷模张六通教授对德年堂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药多元化服务模式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认可与鼓励。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李瑞雪 图/柯志刚摄)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