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所高校大学生来汉参赛,他们的汽车能“识路”会“思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7日讯 给车辆装上传感器和芯片,让车辆变成能“识路”、会“思考”的智能汽车,在模拟的医院场景里,根据编程语言指令,执行系列任务。27日上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120多所高校的参赛选手共聚武汉理工大学,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地平线智慧医疗赛道全国选拔赛。

记者现场看到,各高校的参赛队伍均有一辆粉红色的小车,所有车模的硬件部分是完全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车辆的“大脑“部分,即各参赛队伍为车辆安装的传感器、编程系统等,考验学生的算法能力。

比赛现场。姚洪 摄

在模拟的医疗场景中,小车从发车区出发,自动循着线到达目标点,识别前方的二维码,然后根据任务走到通道区,切换成人机交互模式,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完成任务之后,再切回到自动控制模式,回到起点。小车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沿路有许多随机设置的路障,要求小车能够自主避障。

“这是首次开设智慧医疗创意赛道,希望将来智能汽车能够应用于医疗场景中,完成运送人员和物资等方面的任务。”大赛裁判长胡春旭告诉记者,本次大赛学生的水平远超预期,尤其是从自动模式切换道人机交互模式,不少团队完成得非常快速且流畅。大赛相关的规则设置紧贴行业发展现状,比如最近很火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背后其实有很多远程的安全操作人员,当车出现问题之后就需要人工介入,“我们大赛中设置的人机交互部分,也是模拟的类似场景,通过人和机器一起来完成这项工作。”

比赛现场。姚洪 摄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王涵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比赛,她告诉记者,这项比赛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机械、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深度学习等,“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和编程,对我来说是未知的领域,我只能从零开始学习,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相关知识,虽然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多。”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汪怡平教授介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汽车行业也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和创新。本次大赛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人工智能和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牛莹 魏晓旭 邵翰林)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