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手”考证就能月入过万? 业内提醒:需理性看待

近日,无人机“飞手”考证热的内容屡上热搜。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飞手”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职业。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来采访多位无人机行业从业者和无人机培训、研发机构了解到:仅仅考一个“飞手证”,很难实现如部分培训机构所承诺的“高薪好就业”。

2024年,柴腾龙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使用无人机采集土壤积雪林草样地。

全省首届无人机专业毕业生大都转行了

相关信息显示,我国无人机“飞手”缺口高达100万人。无人机“飞手”成为热议的新职业“风口”,部分机构甚至打出了“考证后月入两三万元”的广告语。

记者查询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和云系统数据统计报告(2023年)》看到:去年,我国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为194409人。近半年,无人机新注册60.8万架,而持照驾驶员仅新增3万多人。

2023年,柴腾龙与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巡检沙漠中的输电线路。

“这个行业被宣传得过热了。”作为一位入行7年的从业者,柴腾龙认为就业情况远不如网上说的那么火热。他说:“现在从业人员涌入,比较内卷,就业机会没有那么多了。”

柴腾龙现就职于一家研发销售激光雷达和无人机的公司,担任无人机技术小组长。他透露,这两年,该公司停止了“飞手”的岗位招聘。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精度地图、智慧电力、智慧农林等领域,“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产品单价与利润连年降低。

柴腾龙早年毕业于武汉市财贸学校航空服务专业(无人机方向)。该校是湖北省首个开办“无人机驾驶”专业的学校,柴腾龙也是该校首届无人机方向的学生。2015年,该校校园开放日上的无人机试飞现场引来千余人围观。

“当时我们一个班13个人,9个人考过了‘飞手证’,不到两年,其他人都转行了,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在做。”柴腾龙说,同学们离开行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低。

柴腾龙从业之初,月收入4000多元。他曾考虑过放弃,但因为“热爱这个行业”,咬牙坚持了下来。在无人机航测、电力相关的两家公司积累了几年经验后,2021年,他跳槽来到了现在的公司,月薪终于超过了1万元,“算是选对了平台”。

2019年转行的前“飞手”林海龙表示,如果排除收入因素,他其实很喜欢当“飞手”,毕竟学的是这个,当“飞手”可以四处看世界。花了1万元考证,他曾想“怎么都要从事这个行业”。然而,在一家不到10人的公司干了一年半,他的月薪依然只有2000元。他回忆,公司大多时候接不到活,他一周有一半时间就是在给设备拧螺丝,或到公司楼下试飞。

林海龙介绍,当初还向业内的同学打听了一下,发现大家的月收入普遍在三四千元。跟老板提出涨薪未果,他辞职改行了。

柴腾龙曾一年有8个月都在出差。他提醒:无人机作业一般在户外,环境通常较为偏远或恶劣,“飞手”出差较多很难兼顾家庭,考虑入行前,也需要考虑这个因素。

“飞手”入门门槛低,月薪能到万元以上的很少

在各类无人机执照中,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直接签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含金量最高,相当于是行业的“敲门砖”。考取该执照的培训费从七八千元到两万元,要求报考者年龄16岁以上,初中及以上学历。

在武汉从事无人机培训已有10年的孙融新告诉记者,很多考执照的学员认为,无人机行业正常薪资就在6000元至8000元,甚至万元以上。实际上,“月薪能到1万元以上的特别少”。

2024年10月,孙融新所在的公司对电网员工进行中型多旋翼超视距无人机执照培训。

孙融新还介绍,无人机“飞手”和其他普通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差不多。他说:“如果刚考完证,经验在一两年以内的,每月工资很多就只有两三千元,如果你的经验特别足的话,可能一般月薪到顶也就6000元。月薪能上8000元的就属于中层、小领导的级别了。”

考完“飞手证”后从事这行培训的小西介绍:新手入行,大多只能从事农业无人机植保或吊运方向的工作,这类工种上手简单,对技术的要求低。

“植保最大的风险无非就是炸机嘛,但是吊运除了炸机的风险,还有干活效率的区别。”小西举例说,比如说吊光伏板,熟手一天能吊300块,新手一天只能吊百八十块,假设按10元一块计算,两者的收入差距就很大了。老板为防止货物坠毁风险,更愿意招募熟手。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分有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艇等类型。其中,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是大众最为熟悉、最主流的无人机,该类无人机能灵活起降,但续航短,飞行高度较低。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快,但不能垂直起降,无法适用于复杂的工作场景。结合了固定翼和多旋翼二者优势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既能高速巡航,又能垂直起降,“飞手”的报酬也相应较高。

“前段时间有一个无人机小岛测绘的活,那个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价格是200多万元,这一个活差不多要给到‘飞手’20万元的报酬。”小西说。

相关报告显示,小型多旋翼是无人机执照拥有人数最多的类型,人数超过18万人,而拥有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执照的人数为1315人,拥有大型执照的仅7人。

如何在无人机行业深耕,拿到一个相对体面的薪资?柴腾龙认为,考证只是第一步,如果学到这里就止步,意味着在行业里很难长期立足。

柴腾龙举例说,考“飞手证”就像考驾照,一般只用花一个月时间集训。实操考试主要考察基础操作,包括无人机起降、航线规划、紧急情况处理等。他说:“让你知道怎么飞,这没难度。但入行后需要主观能动地去学,寻找自己的方向。”

当下,无人机“飞手”的招聘企业多集中在航空公司、科技公司、航拍公司等,其中农业植保的门槛低,农忙时日收入可过千元,淡季时可能没收入。影视航拍、航空测绘、电力巡检、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公司往往要求人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还要求有摄影、测绘、航空、电力相关的知识。此外,每个公司都有单独的标准和产品,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想招到成熟的符合条件的“飞手”也很难。

“比如,如果你的兴趣以影视传媒为主,那你可能还要学习拍摄、构图、剪视频;如果你想像我一样跳到激光雷达的公司,就要懂很多电力的知识,你就需要自己看书,在行业论坛上蹲守。最近很火的低空经济、物流,你也要去学。”通过自考进入武汉工业大学提升学历的柴腾龙说,在头部企业工作,往往能学到最前沿和实用的知识。

未来真正的人才缺口不是传统的“飞手”

一份2019年到2023年的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增长量统计表显示,2021年开始,小型多旋翼执照增长量较前一年有了大幅增长;2023年与2022年相比,涨幅高达76%。

孙融新告诉记者,这两年,去报名的学员数量的确有增长趋势。以前学员主要是由公司委派组成,去年开始零散有个人来询问的,其中不乏一些应届毕业生和中年转行的人。

12月14日,尹力所在的公司员工在飞行科普基地向孩子们展示无人机。

“其实无人机根本不是什么蓝海,已经红海得不行了。”从事无人机行业已有15年的尹力说。2019年开始,他不再做无人机执照培训,而是转换赛道,开展航空文化创意、航空亲子体验业务。目前,他创建的飞行科普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

尹力认为,未来真正的人才缺口不是传统的“飞手”,而是对无人机进行设计、研发、技术升级的人员,对驾驶的要求将越来越弱,因为无人机“自己就能飞”。

尹力举例说,“大疆”做的一款农业无人机,傻瓜程度很高,你拿着遥控器围着田走一圈,就能自动识别田的面积和障碍物,然后输入农药喷洒比例,很多农民自己就会操作。

从事无人机研发的普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自动机库在各应用场景中的普及,未来,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作业会进入“无人值守”模式,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飞手”角色的变化。

陈虎解释,当无人机可以自主完成飞行任务和数据采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飞手”将更多地参与到后台系统的实时监测、运营及维护等工作中。传统场景中,一名“飞手”只操作一台无人机,未来会同时管理数十台,甚至数百台无人机。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可以把无人机理解为一个在天上飞的照相机,飞完后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和照片,这就衍生了无人机的后端市场,比如做数据清洗、压缩、存储、标注等工作,包括将无人机与AI算法、人工智能相结合,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亟待大量专业人才进入。

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参加长江日报的访谈时指出,低空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新经济形态,涉及未来制造、未来空间、未来交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产业及研发生产制造维护、运营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产业环节,能构建起一片产业生态雨林,足够撑起一条万亿新赛道。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互交融,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迭代变化,低空经济涉及多方面专业人才,未来有广阔前景和无限可能性。

(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