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1日讯 这几天,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博二学生张嘉翊正在实验室忙着材料的制备实验,他的研究方向是:信息功能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而这也正是他作为法人代表的科创公司——武汉覆兴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产品研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武汉覆兴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高频复合介质基板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是张嘉翊在2022年大三时与现在的博士生导师沈杰教授联合创办的。公司目前处于初创期,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去年公司营收额约80万元。
张嘉翊(左)和团队成员展示公司产品。
“只要用到电路板的地方,就少不了基板产品。”他和团队都很看好未来市场前景,介质基板是一种信息功能材料,承担着信号传输的功能,在整个电子设备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运算速度和频率的要求更高,产品中的基础材料亟待更新换代,高端基板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我们正在努力攻关,填补技术盲点。”张嘉翊告诉记者,公司一条大型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今年9月投产,届时产能可达1万平方米。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材料学直博生的求学轨迹在5年内经历了两次转折。2019年以自动化专业新生身份入校后,他受校园创业氛围影响,大二即转入经济学专业。“理解经济规律能把握产业脉搏,这对寻找创业方向至关重要。”他回忆道。为寻找创业项目,他跑遍学校实验室,接触到许多材料学科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结识了改变他人生走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杰,本科毕业后跨专业直博读了材料学。
张嘉翊(右二)就读武汉理工大学期间参加创业大赛。
张嘉翊发现,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不断推进,高频覆铜板成为高频高速时代下的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信息通信产业关键器件的性能。他决定和沈杰教授共同探索高频复合介质基板的产业化,创办了现在的公司。
在导师沈杰教授看来,张嘉翊是个极具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善于将所学与实际应用结合。“决定和他一起创业是因为看重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推向市场的能力。”
公司运营过程中,不断有问题冒出来。张嘉翊逐渐意识到,要想真正推动产业发展,仅靠经济学知识远远不够。“如不懂材料学知识,我没办法把公司产品推广好,也不可能把公司运营好。”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相关政策,在学校相关招生专业内,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通过推荐免试,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本科获得经济学学位后,张嘉翊决定再次挑战自我,跨专业直博材料学。他需要从零开始,补齐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材料学知识。他笑道:“我只能多花时间了。我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公司研发中的问题,不惧挑战。”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通讯员谢小琴 黄天佑)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