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9日讯(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王霞)4月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在汉举行,全国30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共同探讨疫苗研发与疾病防控的最新进展。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教授在大会上分享“我国乙肝防控历程与创新成人乙肝疫苗研究进展”的报告。他介绍,根据2020年全国乙肝普查数据,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数量为7500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86%,较1992年的9.72%下降了近40%。这一成果得益于我国多年来在乙肝疫苗接种和防控方面的不懈努力。
海南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吴彪介绍,我国乙肝疫苗提供三种剂量选择:10μg、20μg和60μg,各年龄组人群可自行选用适宜剂量进行接种。其中,60μg剂量的乙肝疫苗通过提高慢性乙肝优势患者或表面抗原清除人群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加了优势患者表面抗原清除率,对表面抗原清除人群复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高剂量乙肝疫苗可有效强化免疫策略,为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持。

与会专家还分享了其他疫苗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主任医师黄立嵩介绍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做出的调整,原有5针免疫程序需要在首次暴露后当天和第3、7、14、28天各注射1剂次狂犬病疫苗,共注射5剂次。新增“2-1-1”免疫程序则于当天注射2剂次狂犬病疫苗,第7、21天各注射1剂次,分三次完成4剂次疫苗接种,可大大缩短接种时长,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麻烦。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王娟娟副教授探讨了细菌疫苗的新型功能性评价体系,揭示了更快更强的肝脏捕杀能力与更高免疫保护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双载体1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免疫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吴丹对“百日咳疫苗及免疫”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会议聚焦“优化拓展疫苗免疫服务”主题,并安排了12场专题会议,涵盖创新疫苗技术及其发展应用、呼吸道传染病免疫预防、细菌性疾病防控与免疫预防等领域。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