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是怎么来的?中小学生解锁油料科技密码

5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七届农科开放日油料作物研究所分会场在武汉举办。本届开放日活动以“作物饷四季 油润千万家”为主题,通过闯关打卡的创新形式串联科普讲座、展览参观、互动体验等多元场景,吸引了200余名中小学生和市民参与,共同解锁油料作物从田间到舌尖的科技密码。

活动现场,同学们踊跃参与。

本次开放日以油料作物为切入点,聚焦公众关切的食用油营养安全议题,旨在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让公众深入了解“从田间到餐桌”的科技力量。在“科学讲堂”环节,油料所专家围绕“食用油营养与安全”“植物营养与健康”等话题,以生动案例解答公众疑惑,倡导科学膳食理念;“油料探秘”展区陈列了百余份油料作物种质资源,配合昆虫与植物标本展示,生动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基石作用;“农具寻踪”板块通过传统农具与现代农具的展陈,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农耕文明,感悟科技兴农的时代变迁。

市民们体验榨油过程。

而在现代化油料加工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将油料转化为优质食用油的全流程,直观诠释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让大家兴奋互动。互动体验区人气高涨,公众亲手参与种盆栽、榨油、磨豆浆等实践项目,感受“一粒种子到一棵苗、一滴油、一杯早餐”的科技魅力。活动现场还设置了趣味问答、异形拼图、积分兑换等环节,进一步点燃参与热情,不少青少年表示:“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快乐”。

学生们观察种子和昆虫样本。

油料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出油料科普系列活动,以更丰富的主题、更创新的形式,推动农业科技资源走进社区、校园和乡村。本次活动用创新形式点燃公众科学热情,以‘小油料’承载‘大民生’,希望通过科普赋能,让“中国碗盛稳中国油”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积蓄力量。(通讯员胡志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