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笼》第二季被催更5年后播放破亿,武汉这家公司靠它获称“国漫标杆”

5月23日,国产科幻动画《灵笼》第二季在哔哩哔哩正式上线,截至发稿日,剧集刚更新到第4集,播放量已超1亿、追番人数超千万,B站评分9.8分。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造访武汉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艺画开天”),揭秘了这部剧的创作过程。

为什么要等5年之久

5月22日,《灵笼》第二季上映前日,记者来到艺画开天。踏进公司大门,便置身空高10米、赛博感十足的大厅,整面灰色墙面上凸起的“弹幕条”印着热门台词,粉丝能一眼认出这里似乎还原了剧中的“灯塔”现场。“没错,这里就是装修得像光影大厅,已经成了参观网红打卡地。”工作人员笑着介绍。

2019年,《灵笼》第一季问世,这部豆瓣评分8.3分的国产动漫,曾获得代表中国动漫界最高荣誉之一的“金龙奖”,总播放量近7亿。因其开创式的“新中式科幻”风格,《灵笼》积累了不错的观众口碑,也被业内称为国漫标杆之作。第一季完结时,剧情埋下不少悬念,粉丝们也开始了第二季的“催更”之路。

对粉丝小叶而言,没想到,这一等就是5年。5年间,许多《灵笼》粉丝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有粉丝感慨:“没想到我的娃出来得都比《灵笼》第二季更早。”

《灵笼》第二季武汉点映现场。

5月23日上午11时,《灵笼》第二季在B站上线,10分钟后,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已超10万。

“到底为什么要拖这么久?”记者向艺画开天副总裁吴林凡提问。他回应:“我们希望上线前把自己感觉有遗憾的部分做得更好,可能无法做出一个非常完美的作品,但是我们要做出一个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作品。”

第二季的故事环境,从第一季的灯塔转变为了地面世界为主,这意味着美术工程量庞大。据了解,创作团队在做人物与场景设定时,通常会出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本,围坐在一起讨论投票后,再基于某一版本推进,之后发现不符合逻辑处,又常常会推倒重来。在故事大纲设定期间,导演累到一度住院。

“第二季的精度也升级了。” 5月10日,在武汉K11 Select百方汇影城长21.3米、高12.27米的巨幕上,《灵笼》点映受到一致好评。“本来放之前心里还有些犯怵,后来大家觉得,至少在视效这一块,我们已经经受住了大屏幕的考验。”

《灵笼》第二季里的龙骨村。

在点映会上,制片人万辉平介绍,第二季的镜头总量超万个,特效镜头3000多个,整体制作难度比第一季高了很多倍。堪称用心的细节比比皆是,如马克皱眉时能清晰地看到鼻头的毛孔,人物咆哮时有喷出的口水丝,一个配角的手上有不规则的老年斑与皮肤阴影。“玛娜生态”里噬极兽的形象更有冲击感,打斗场面“拳拳到肉”。村民麦朵肩上的小雏鹰跳动时,每根羽毛都“根根分明”。白月魁倒茶时,能逼真地看到茶叶在杯中的旋转和徐徐上升的水雾。

《灵笼》第二季角色麦朵和肩头小雏鹰。

《灵笼》探讨的是在末日生存压力下人类寻找希望的故事,其中是否应“压抑情感以换取生存”成为两派力量的价值观分歧。导演董相博表示,第二季里,灯塔和龙骨村并不对立,它们是在残酷生存环境中的两种选择,是末日下的众生相。美术总监蔡明亮说,第二季所展现的末世是更大的世界。

记者注意到,前2集用较长篇幅描述了一个末日里充满暖意与怀旧感的世界。阳光随场景切换呈现出清晨、黄昏、夜间的不同效果,有时透过餐馆的天窗洒在地面、有时落在人物肩膀一侧的衣服褶皱上,每一处光影都精细考究。

医生、军事博主主动做技术指导

5月初,在北京博纳国际影城的“科学家超前专场”上,火箭专家、《独行月球》科学顾问李铎说,片中无论是机械结构、机械构件运动还是烟尘都非常真实,尤其是灯塔和运载火箭在空中飞行的姿态和原理非常贴合,完全可以看出主创们做了很细致的研究工作。

《灵笼》第二季“科学家超前专场”。

分子医学与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专家邱国华也是该剧的粉丝。“片中出现的神经突触、DNA等元素,我们感觉很熟悉!”他邀请主创团队去他的实验室转转,体验下仪器,供创作参考。

在家乡武汉,《灵笼》第二季的诞生也得到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医生凌楚眠多次发微博称是该剧的“老粉”,还专门制作了一期视频,探讨剧中马克队长的胚胎在大脑里发育——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情况在特殊设定下的合理性。

迪士尼动画《神偷奶爸》中,深受欢迎的“小黄人”被创造了一种杂糅了20种人类词汇片段的“香蕉语”。 在《灵笼》第二季中,为了更好地展现“玛娜生态文明”,团队邀请了相关语言学家,创作了一套“能写、能发音、有特殊含义”的语言体系。在第一季里,这一语言还只是“埋伏”在墙上,本季里则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器皿、文件台上。

第二季里还有一段枪战戏,在这一专业领域,创作团队也获取了相当精确的指导。几位专业人士根据初稿演示了一套正确示范打斗动作,并用视频记录下来,供动画团队内部对着细节反复临摹。

科幻故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据了解,还有很多军事、科技、古生物学博主主动联系创作团队。“这一切,都是基于大家对《灵笼》的爱和我们对科学的尊重。”

《灵笼》第二季打斗场景。

中国自己的科幻片

《灵笼》被某些粉丝称为“中国自己的科幻片”,在剧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应用——如白月魁使用的“刺罐”来源于中医拔罐,背景乐里常出现民乐唢呐。

创作团队透露,在第二季里,中国元素被有意识地更多使用。如第3集里一段夜间打斗戏中,白月魁就使用了中国传统兵器“长枪”,其身姿灵敏有力,在皎洁的月光下穿梭跳跃,长枪火花四溅,在废土风场景下,呈现出与日漫既相似又有创新的独特气质。再如,剧里还藏着很多巧思。有博主逐帧解析,发现在一闪而过的窗帘上,印着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站博主逐帧解析。

目前,该剧反馈以正面为主,不过也有小部分观众认为,前2集剧情推进较为缓慢。对此,创作团队透露,从第4集开始,剧情发展将进入到高密度阶段。

在剧的时长上,《灵笼》第二季共12集,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十几分钟一集,“为了让大家看得爽,我们给自己的要求是一集要在30分钟以上。”这意味着人力的高投入。

据了解,这几年,公司光是动画团队人数,就从3年前的100多人到今年的400多人。“每隔一两年,我们就搬一次家”。记者了解到,艺画开天员工的平均年龄从3年前的26岁变成今年的29岁,《灵笼》制作团队的稳定性很强。“大家都是很纯粹的人,工作虽然免不了加班,但都乐在其中,既是为爱发电,也有不错的收入。”

《灵笼》角色白月魁。

“我们不敢水时长,也不敢不全力竞速。虽然等了5年,我相信只要我们将这个作品打磨好,那些‘怪’你的人又会重新爱上你的。”一位主创人员说。

(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