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志愿者调研长江流域生态治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0日 前日,湖北大学沙湖环保志愿队“青春守护长江综合治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长江流域,在长江大保护基地、黄柏河生态湿地及许家冲移民村开展生态调研。

团队成员学习许家冲村移民历史。

在长江大保护基地,一组对比照片让队员们屏息凝神:十年前这段江水泛着工业废水泡沫,现在能看到江豚逐浪了。“这些变化背后是216家污染企业的关停、34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十年禁渔的坚守。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连续三年稳达Ⅱ类水质,这些数据背后是政企民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讲解员说。

调研过程中,黄柏河生态湿地成了天然的生态课堂。志愿者们一边学习记录生态湿地修复经验,一边同当地专业人士交流湿地保护知识。带队指导老师赵俊洋感慨:“当课本里的生态模型在眼前具象化,这群年轻人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治理相结合,这本身就是最好的生态环保教育。”

团队成员听讲解员介绍长江大保护知识。

在许家冲移民村,志愿者们通过“同劳动共生活”的独特体验,学习移民精神与环保智慧。他们发现,这个因三峡工程整体搬迁的村庄,不仅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更希望在未来发展出“绣球花+民宿旅游”的绿色产业模式。“移民乡亲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他们在公共洗衣房一起洗衣、在幸福食堂共同吃饭的幸福生活,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环保课。”沙湖环保志愿队队长薛青霓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当得知村里计划打造“绣球花+民宿旅游”产业时,团队成员们立即提出“高校+社区”互助模式、借鉴“沙湖公园绣球花花展”等建议,获得当地居委会深切赞同。“与其说是完成实践任务,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志愿者代表张李畅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长江生态,用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守护母亲河。”

(薛青霓 张丽桢 赵俊洋)

【编辑 李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