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任天成)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36名师生赴德国开展“智行全球・工创未来”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厚植科技报国、工程报国志向。
研学现场。
本次研学精准对标工业4.0发源地德国的先进经验,以构建学生“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思维为核心目标,通过“高校交流+企业参访+机构调研”模式,打造“移动中的课堂”。
在高校交流中,师生先后与柏林媒体应用技术大学、巴伐利亚教育研究院及帕德博恩大学相关专家深入交流。校长克劳斯-迪特尔·舒尔茨博士、洛塔尔·布德教授等分别围绕德国双元制教育、工业4.0时代教育变革及技术趋势展开解读,帕德博恩大学轻量结构与混动系统研究所的跨学科协同机制,更为学生课题研究和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启示。
研学现场。
企业参访环节,师生走进宾采尔集团、凯傲集团及大众智能工厂,实地观摩高度集成自动化产线与数字化生产流程。大众工厂百余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柔性产线支持多车型混线生产的场景,让学生直观理解“数据驱动”的内涵,深刻认识到复合型人才对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性。
在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高校科研+中心转化+企业应用”的闭环模式,让师生对产学研协同发展有了清晰认知。研学期间,学院还与当地机构举行“海外研学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为深化中德工程教育合作搭建平台。
研学现场。
学院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起点,持续拓展高水平国际合作,优化“带着中国问题去、带着全球经验回”的研学机制,着力培养“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罗田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