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余院士分享桥梁建造背后的科技创新故事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2日讯(记者谭芳 陈洁)“回顾过去,曾经我们举全国之力修建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5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宗余在2022年武汉市暨汉阳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向大家分享桥梁建造背后鲜为人知的科技故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宗余,长期坚守在桥梁科研、设计、施工一线,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场,高宗余院士跟大家分享了桥梁科技工作者在三座著名大桥建设中的三个创新小故事。建设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的难度极大,水流湍急、洪水频繁、极端天气多发,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桥梁建设者应对挑战,修建了42个水中桥墩。

帕德玛大桥未来将把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同首都达卡连接起来,让帕德玛河两岸的居民告别摆渡历史。据相关部门测算,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将为孟加拉国带来每年1.5%的GDP增长,受益人口超过8000万。帕德玛大桥目前全桥钢梁贯通,主桥公路桥面板架设全部完成,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通车。

“‘中国桥’品牌影响着世界。”中国首座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工程,令高宗余院士十分自豪。他说,这些桥梁建设工程,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中,突破了行业重大技术难题。高宗余院士认为桥梁建设意义重大,虽然它是一个传统的建设行业,但是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始终奋勇当先。

赵赏玥是武汉市汉阳区科学技术协会的一员,长期从事科普志愿工作。听完高宗余院士的分享,她感慨说道:“我们国家的桥梁技术发展迅速,从以前还需要国外技术支撑,到自主创新中形成‘中国品牌’,个中变化正是我们坚持科技创新的结果。”赵赏玥为中国桥梁建设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

【编辑:肖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