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4日讯 没有船用柴油机的隆隆轰鸣声,没有烟囱冒出的缕缕黑烟,只在船尾设置4个箱式电源,载有120个集装箱的电动船舶就能在长江和汉江里破浪前行——这一湖北航运绿色发展图景不久将变为现实。7月13日17时30分,湖北港口集团旗下华中港航集团打造的120标箱新能源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轮在枝江盛懋船厂顺利下水。这是我省汉江流域建造的首艘纯电动集散两用船。
2022年9月,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委印发《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期汉江120TEU纯电动集散两用船示范项目入列国家“2030型绿色智能沿海内河示范船专项工程”子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促进湖北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推动实施“电化汉江”发展战略,湖北港口集团联合湖北东湖实验室、长江船舶设计院开展研究并实施汉江12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工程示范项目。该项目已于2022年12月30日获工信部批准,是工信部“2030型绿色智能沿海内河示范船专项工程”子工程项目,也是汉江流域建造纯电动集散两用船的首个示范项目。
今年2月10日,120标箱新能源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华航新能1”轮在枝江市盛懋船厂开工建造。
“华航新能1”轮作为内河集散两用船,配置电池驱动的双推进电机,船长80米级,最高设计航速18公里/小时,可装载标准集装箱,单程航程175公里,自持力5天,有助于推进航线传播标准化,减少环境污染,提国际高运营效率,革新集装箱运输行业模式。该船主要装载国际标准集装箱,也可装载煤炭、砂等散货。据悉,该船建成后将投入阳逻港至汉江仙桃港150公里航段的运营,主要航行于长江及汉江流域(武汉至仙桃)及武汉港区,满足内河B、C级航区要求。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皓介绍,目前湖北省有约1万艘各类船舶,大部分由柴油机驱动。在湖北省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先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电动船的投用可有效替代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湖北港口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纯电动集散两用船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特点,对保护长江、汉江水质意义重大。下一步,集团将在完善新能源纯电动船舶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氢能源船舶的技术储备,进一步加大船舶、港口环保投入力度,推动长江、汉江航运实现绿色转型。(文|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余爱民张勇 图|通讯员张勇)
【编辑:邓腊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