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

5月16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人民解放军挺进汉口,宣告武汉解放。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75年前,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推翻了国民党蒋家王朝,四万万人民翻身得解放。

解放有何特定含义?解放如何从观念话语变成政治现实?武汉的解放在全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有着怎样关系?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他表示,解放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解放,民族通向独立和自由的必经之路

解放,在所有中国人心中,是一段神圣的历史,又是一场生动的实践。“解放”一词来源哪里?在不同的时期,“解放”有何特定含义?

周巍在采访中表示,在现有的古代文献记载中,“解放”一词最早起源于《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其本义为“释放”,与现代的“解放”有着很大区别。至19世纪末,外国人依据古汉语中的解放的意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包含主动、积极抗争压迫之意,并在随后传入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中,解放更是具有鲜明的政治进步意义。马克思在其著作《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中,多次提及“解放”一词,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任务,并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整个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他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阐明了劳动的解放对于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近现代政治历史语境下,解放是一个民族通向独立和自由的必经之路。”周巍介绍,抗日战争时期,“解放”一词主要指民族解放,即反抗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更多地被用来表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这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解放”一词特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解放,是我们民族的命运转折。”周巍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城场景。

解放,从政治话语逐渐变为核心话语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解放”在中国人民心中有了特殊的含义,成为了共和国新生的代名词。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解放”一词的?如何从观念话语变成政治现实?周巍介绍,中国共产党正式使用“解放”一词,可以追溯到1923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中称:“中国国民革命万岁!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解放万岁!全世界被压迫的阶级解放万岁!”但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使用“解放”了,如毛泽东1919年在《湘江评论》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中写道,种种方面都要解放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诞生了《解放》周刊、《解放日报》,还有解放区、解放军等称号,我们为何对“解放”一词“情有独钟”?

周巍说,这些被冠名为“解放”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37年到1945年之间,这一时期正是“解放”概念逐步从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核心话语体系的阶段。

为何抗战时期“解放”概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核心话语体系?周巍认为,一方面,在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解放具有神圣性,“解放”成为民众心中美好的愿景,使用“解放”有助于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另一方面,“解放”更符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等被压迫阶级,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江汉关职工庆祝武汉、上海解放游行。 记者何晓刚 翻拍

武汉解放,开辟了全国城市解放新模式

75年前,毛泽东曾说,全国城市解放有三种模式,即北平、天津、绥远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解放”事件?武汉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解放事件就是解放战争。”周巍介绍,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在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也有各地区比较著名的“解放”事件,如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等。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江岸头道街进入汉口市区,国民党守军弃城撤逃,汉口和平解放,17日汉阳、武昌相继解放。

“武汉解放独具特色,开辟了全国城市解放的新模式。”在周巍看来,武汉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汉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靠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威力和党在武汉卓有成效的地下斗争共同赢得的,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周巍告诉记者,武汉的和平解放,使得武汉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同时,也结束了武汉三镇长期分割的历史局面,为新时代武汉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得以迅速投入国民经济恢复进程中。

人民解放军进入汉口后,工友帮助解放军修理渡江船只。记者何晓刚 翻拍

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解放代表了人类不断进步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写进了决议。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三个解放”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人民”“革命”“解放”“斗争”之间的关系?周巍介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这些词语具有内在逻辑联系。首先,人民是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革命是路径,是“历史的火车头”。再次,解放是目标,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最后,斗争是行动实践,是在追求社会变革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进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勇敢和无畏的精神态度。

“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周巍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回应新时代新征程的现实问题时,赋予了以上词语新的内涵。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二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路径,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三是坚持解放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坚持增强斗争精神战胜艰难险阻,通过奋进拼搏实现美好生活。

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发挥人民主体力量,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武汉天亮了!平稳度过“真空期”

1949年5月,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武汉国民党守军弃城撤逃,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民全力护城,迎接人民子弟兵进城。

5月16日汉口解放,17日汉阳、武昌解放,华中重镇、九省通衢的武汉“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当第一面红旗在武汉上空升起时,武汉三镇万人空巷,人潮如海。

武汉和平解放创造了全国城市解放的新模式。近日,记者通过采访武汉党史专家、当年解放亲历者等,再现武汉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

1949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对杭州、武汉、西安等城市解放的贺电。 记者何晓刚 翻拍

白崇禧仓皇南逃,地下党发动群众护城

“进军大武汉,解放全中国!”1949年5月中旬,一场合围武汉、解放武汉的战斗序幕拉开了。

15日,武汉北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先头部队直抵汉口北郊刘家庙;东面,第40军从葛店向武昌逼近;西北面,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进军蔡甸。

眼见败局已定,当天,时任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搭乘飞机南逃。国民党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张轸率部在金口起义,武汉守备司令鲁道源发出“现本部奉令作战略转进,放弃武汉”的指令。

白崇禧在南逃之前,一面胁迫机关、工厂、院校、银行紧急“撤退”,一面加紧搜刮民财,暗中图谋破坏水陆交通、电讯设施、堤防、工厂等。

汉口保元里9号中共武汉市委指挥中心发动群众,投入保护城市、迎接解放的斗争。

敌人要炸毁机车,平汉路工人连夜秘密埋藏了百分之六十的机器零件;敌人要拖走船只,汉江上的船工宁愿将自己的木船凿沉,也不让抢走;敌人炸断高压线,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半小时抢修好了……直至16日凌晨两点,守备武汉的国民党军队全部撤退完毕,武汉三镇成“真空”,工人才松了一口气。



人民解放军行进在汉口中山大道上。

武汉进入“真空期”,市民引导解放军进城

5月16日拂晓,市民在街头看见满街是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标语,报童叫卖着《新湖北日报》社的中共党员连夜赶编的“武汉解放”号外。

武汉地下党组织全市群众积极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江汉关钟楼上,一面崭新的红旗高高飘扬;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学生高举着连夜制作的“天亮了”的横幅,集结在黄埔路口;汉阳的工人驾驶着数十辆卡车出城迎接江汉军区独立一旅的战士……

当日7时许,在市民引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先遣部队悄悄进入汉口,控制电厂水厂等要点。15时,师长邓岳率领118师正式进城,从岱家山经刘家庙往硚口方向进发,顺利进入汉口城区。

“迎接人民解放军的队伍犹如潮涌!”家住武昌区青鱼嘴社区的刘金城回忆道,当年13岁的他目睹解放军进入武汉的壮阔画面,人们夹道欢迎解放军,一路鞭炮声、锣鼓声不断,“从三阳路到六渡桥,部队走到哪里,哪里就一片欢腾”。

5月17日,江汉军区独立第1旅进入汉阳;17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53师沿武冶公路,从葛店进入武昌市区。至此,“武汉三镇从此已永远属于人民”。

1949年6月4日,武汉市各界庆祝武汉、南京、上海、西安、南昌、杭州六大名城解放大会会场。 记者何晓刚 翻拍

及时接管,武汉解放是军民团结的胜利

武汉博物馆“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展”里,一份1949年5月15日的刻印宣传单《入城纪律守则》引人注目,“保护城市内全体人民财产”“不准乱放枪”等清晰可见。

时任武汉博物馆馆长刘庆平介绍,这是武汉解放前夜,解放军分发给进城部队的“纪律手册”,正是因为进城部队的保护和纪律严明,才确保了武汉解放后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

汉口江面上,粤汉码头轮渡抢先复航,武汉市区恢复通电、通邮,各大中小学校先后复课,军管会的接管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武汉解放的模式,在全国独一无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邹荣表示,武汉解放是军民团结的胜利,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城市接管,还得益于我党地下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策反和统战工作。

据介绍,武汉解放期间,11个活跃于武汉的城市工作部门共发动约2800名派遣人员和各种城工关系,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护厂、护校、护公共设施,反搬迁、反破坏行动,有效地保护了市民人身财产的安全。

“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邹荣说。

武汉解放时间表:

5月15日

15时,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乘飞机仓皇南逃。此时,曾惇、张文澄进入设在汉口保元里9号楼上的汉口指挥中心,江浩然进入设在鄂南电力公司的武昌指挥中心,刘实坐镇武汉电信局,陈克东和余杰在汉润里郭治澄家,依托大城市电话通讯设备优势,建立全市电话秘密指挥系统,共同指挥迎接武汉解放的斗争。

19时,国民党守备司令鲁道源发表书面谈话,称放弃武汉。

午夜,“武汉临救会”组织30余人沿街张贴《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通告》(安民布告);汉口之敌全部撤退。中共武汉市委指挥系统立即命令联防人员上街,配合警察、消防人员,维持社会治安。

5月16日

7时,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先遣部队进入汉口,控制电厂水厂等要点。

14时,四野118师先头部队进入汉口市区战略要地布防,汉口宣告解放。

15时,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开进汉口市中心,市民夹道欢迎,江汉路、民生路与中山大道十字路口挂起中国共产党党旗。

18时,大部队在师长邓岳、政委李伯秋的率领下,列队进入市区。中共武汉市委和各级城工部的工作人员,大力组织人民群众上街欢迎解放军入城。《大刚报》《新湖北日报》《解放新闻》发出号外,宣告汉口解放。

20时,曾惇由赵忍安陪同,会见118师师长邓岳、政委李伯秋,接受入城部队要求,继续配合部队执行保卫城市、维持治安的任务。

5月17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从蔡甸进入汉阳县城,汉阳解放。

17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53师从葛店进入武昌市区,武昌解放。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冯雪  统筹:胡雪璇  支持单位: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