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作业电子化让家长疲于应付,“减负”怎么成了“加负”?

燕赵都市报 评论员

过度或过多的在线化作业,却使得从学生到家长,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应付家庭作业。这无疑不是在线化作业所希望实现的初衷。

从开学到现在,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手机上的作业。近日,家住朝阳的王女士向记者抱怨说,由于孩子做作业的客户端在她的手机上,有时候她回家较晚,孩子也只能等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学校老师通过网络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作业,或者在客户端上布置作业,各种名头的作业客户端占据了家长的手机。(919日《北京晨报》)

在浙江金华某学校叫停家庭作业须家长签字的规定引发关注的背景下,这样一则有关家庭作业过度电子化的新闻,无疑让人五味杂陈。在互联网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以及作业的在线化,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也被多数人视为是理所当然的大势所趋。但当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也实现了在线化,这是否有过度之嫌,又是否真正实现了作业在线化的初衷,确实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评判与反思。

作业在线化的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家长所说,比如英语,跟读和反馈的功能都挺好,孩子也比较感兴趣。但与此同时,也对家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甚至也间接成为对家长的考验,比如老年人因为不能熟练操作手机电脑,通常就无法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另外,家长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教育孩子,严格把握好正常作业与玩手机的界限。这种必须要家长进行监督和帮扶的家庭作业,某种程度上已成了另一种家长签字,也对家庭生活构成了一种现实的绑架

更重要的是,在线化作业的额外成本不容忽视。一方面,在线作业的低龄化趋势,可能使孩子过早对网络产生依赖,由于必须要有家长的监督和帮扶,对孩子的自制力培养不利,特别是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所可能产生的迷恋网络风险,更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在教师角度,在线作业虽然提高了批改的效率,但在家长角度,这种效率的提高却可能是建立在家长投入更多时间成本的基础之上。这种投入,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在线化作业的本质,应是利用技术手段,在保障学习效果的前提下,让孩子、老师、家长都能变得相对轻松,起到一种减负的效果,而不是让彼此都变得更为繁忙。然而就现实来看,过度或过多的在线化作业,却使得从学生到家长,都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应付家庭作业。这无疑不是在线化作业所希望实现的初衷。

当社会在极力呼吁为孩子减负时,当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不再让家长给孩子的家庭作业签字时,家庭作业的过度电子化趋势,却成了一种反方向的发力。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在对待家庭作业的在线化上,都理当先掂量一下此项要求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家长当然应该适度关心孩子的家庭作业,但当家庭作业变成对家长的考核,甚至长期疲于应对时,恐怕是作业本身出了问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