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家对话港澳台学子:中华文化是我们最好的血脉传承

高端对话现场。三位学者从左至右分别是邱紫华、熊铁基、马敏。记者施政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9日讯(记者施政 通讯员高灯明)如何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9日,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中华文化学院、武汉市中华文化学院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办“中华文化与智慧人生”嘉宾高端对话,特邀熊铁基、马敏、邱紫华三位著名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并与华中师范大学2019级港澳台籍新生进行互动交流。

三位学者回忆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结缘的历程和对人生的影响。著名历史学家熊铁基教授最初是从《三字经》中接受启蒙的,儒释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在他身上打下了很深的印记。著名历史学家马敏高中时代就看过很多儒家著作,“我在四川凉山那边当过几年知青,条件非常艰苦,我常在心里默诵‘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降降大任于斯人’等名句,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我一路坚持走下去”。华师大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邱紫华教授从小有个作家梦,初中就背了很多唐诗,深深地被中国文学的迷人世界所吸引。“后来我在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西方固有的思想体系无法解读东方美学精神与中华文化价值传统,甚至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很多理论思潮,回过头来都能从中华文化传统里面找到基因。”

谈到传统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时,邱紫华教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以及“立德立功立言”思想能够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儒家的家国精神与仁爱情怀从个人的小家出发,延伸到大家乃至整个国家,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滋养壮大的精神财富。马敏教授认为,儒释道三家思想充满人生大智慧,“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者互相补充。 

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三位学者都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滋养。马敏教授倡导四个回归,即回归自然、回归简约、回归本分, 回归本源。“从根本上说,就是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意识,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场的港澳台籍青年学生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编辑:朱曦东】

(作者:施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