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培育新优势 增强新动能 奋力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前列

创新活力城区 幸福美丽江岸

长江金岸,浪潮涌动。首善之区,千亿城区。

近年来,江岸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区,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楼宇经济、夜间经济,全域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持续点亮经济发展新动能。

如今,江岸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金融保险、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创新科技、生态环保、生命健康和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建设“三化”大武汉、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中,江岸区将以奋斗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答卷。

创意经济形态凸显 创新成为产业转型新动力

在江岸北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岱家山科技创业城打造“创科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器+瞪羚企业加速器”为一体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累计孵化547家科技型企业,培育76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江岸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着力打造“政策+人才+科技金融+服务+环境”的创新生态体系。推进“双创”升级,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落实双创黄金20条,打造华中地区首家“院士智谷”,建设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园区,推动村级产业园向科创型园区提档升级。创新探索形成“5333”双创模式,重点开展“老房子+双创”“社区+双创”“城中村改造+双创”“楼宇+双创”“院校+双创”,打造5个双创集聚示范区。江岸区双创模式入选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百佳案例》,双创经验在全国推广。

依托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江岸区启动“汉口文创谷”项目,被列入武汉市第三批创谷建设。“汉口文创谷”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打造文创高地。杭州多牛公司、上海东方飞马旅公司纷纷入驻,引进阿里云创新中心、人人视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其他双创载体20余家,孵化众创面积近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余家。

江岸区全域推进自主创新,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形成自主创新生态与能力,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在三阳路片区,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2家大型知名工程设计机构、15家景观及家装设计等上下游产业机构,近60家重点创意设计企业,形成以三阳路片区为核心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凭借武汉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东风”,江岸区规划建设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打造“设计之都”创意中心,构造以工程设计为主体,时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融合发展的设计产业链,打造创意设计产业集群,推动创意设计产业成为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目前,江岸区创意设计产业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创意设计企业总产值超百亿,产业集聚态势不断凸显,创意设计人才高度聚集,这里正成为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的核心载体,为全区打造高端高效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劲动力。

楼宇经济“点石成金” “立起来的开发区”构筑发展新支柱

江岸发展楼宇集群,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

在长江二桥汉口桥头、武汉天地商圈附近,35层的平安金融中心大厦,单栋楼宇税收超过14亿元。

在这栋楼里,2500人在这里常驻办公,写字楼出租率常年在95%以上。入驻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达17家。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是一家建筑设计企业,2012年来到武汉后就一直在这里办公,从最初100多平米的办公区扩充到现在的两层楼。去年底,企业总部将武汉分公司升级为华中区域中心。“这个楼里面有很多房产企业,他们既是业主也是我们的客户,有的还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企业说。

一栋楼内,互为上下游,产业链都在里面,楼宇间的“近邻”也是生意上的“伙伴”。这样的商务办公生态圈,打通了高端服务业的产业链。企业抱团,不只靠“缘分”,为了让不同楼宇之间形成产业对接,江岸区还着力打造以商务服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为特色产业的楼宇集群。 

在江岸,亿元楼宇中信泰富大楼、武银大厦、浙商大厦都持续做着楼宇产业链的大文章。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面对土地空间瓶颈压力,江岸区改变传统园区型、“摊大饼”的产业发展方式,向空间要效益,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向楼宇集聚,发展楼宇经济,提高经济密度,提升总部经济能级,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

江岸区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引导总部企业进驻楼宇。武汉国华金融中心、中信泰富金融城、周大福金融中心、泰康在线总部、楚商大厦暨武汉商会总部等一批投资百亿级重大项目在江岸区密集启动。

为了让楼宇持续发展,江岸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楼宇经济服务局,每年安排2000万元楼宇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在全市率先出台《江岸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实施“黄金六条”奖励,推进人才、招商、金融等“八进楼宇”服务,促进楼宇经济发展。

楼宇经济“点石成金”,集聚效应不断凸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商务写字楼67座,5A级写字楼共5座。纳税10亿元级楼宇2座,纳税亿元以上楼宇14座。64家500强企业分支机构、73家区域性金融机构、14家上市及挂牌企业入驻江岸区,助力楼宇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扛大旗” 焕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在没有手机信号和WIFI信号的环境下,0.27秒内便能完成扫码验证上车和移动支付。由小码联城联合支付宝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双离线二维码”电子公交卡在武汉上线后,目前已在全市430多条公交线路,共8600余辆公交车,以及轮渡、BRT线路实现全覆盖,助推武汉成为全国公交移动支付的标杆城市。

2017年5月,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岸区注册成立,公司成立仅3个月,就获蚂蚁金服2亿元天使轮融资。截至目前,小码联城共服务8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机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达3600多万人,累计交易笔数达11.93亿次,日均交易额超500万笔。 

小码联城的快速崛起,是江岸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8月,武汉发布民营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50强名单,江岸辖区4家民营企业入榜,其中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挤进百强前十、制造业前三。江岸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在制造业排名中位于前三的中心城区,代表着全区民营经济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江岸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征原电气、艾森迪科、易瓦特、深捷科技等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稳步提高,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相继建成。与中诚信等企业合作,重点打造社会信用、健康管理、汽车保险等大数据产业集聚基地,建立大数据交易中心和专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江岸区正加快形成以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效高新未来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今,民营经济活力不断被激发,助推民营企业成为江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江岸区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累计上市(挂牌)民营企业达13户。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总额的60%以上。

“夜间经济”魅力绽放

点燃城市发展新引擎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繁荣的夜市文化、新兴的夜间经济,成为江岸一张靓丽名片。

在江岸民俗吉庆街,老通城、四季美、蔡林记、汪玉霞、冠生园……30余家武汉“老字号”40多家特色餐馆扎堆入驻,微风徐徐的夜晚,市民、游客在这里品尝着最地道的武汉的美食,欣赏着最纯粹的汉派民俗技艺,全方位体验汉味民俗文化。

知音号在夜色中魅力绽放

旧报亭、黄包车、老爷车,售卖“知音号”特制复古小物的货亭,吆喝着汉味非遗产品的货郎……作为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知音号”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老汉口码头风貌。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过码头、栈桥,登上“知音号”,每一位演员、每一件物品,都在述说着老武汉的故事。

放下一天的疲惫,傍晚时分走在灯火璀璨的黎黄陂路,在精致的临街小店,喝上一杯咖啡,品尝一份甜点,洗去一天的疲惫。

百年中山大道、江汉路、武汉天地等特色街区,吸引游客流连驻足。

文化点亮了江岸的夜间经济。为满足市民游客、都市白领对美好夜生活的需求,江岸区以创建魅力景区为契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培育民俗夜文化、商业夜文化、休闲夜文化、里份夜文化等一批品牌成熟度高、市场认可度高、群众满意度高的城市夜间经济新地标,让夜间经济成为彰显城市活力、推动城区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新引擎”。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发展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江岸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各级干部当好“服务者”,针对企业需求“一企一策”给予帮助,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江岸融商会,是江岸区为辖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银企对接平台,致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去年以来,江岸区在每月的第3周,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先后协调银行、证券、保险及股权投资共80多家金融机构与辖区科技、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行业15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服务。良好的金融对接,让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一流的政务服务,同样为营商环境打造增添新动力。江岸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再提速,企业开办最快仅需半天办结。实行建设工程施工设计文件联合图审,助力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按照“企有所呼 我必有应”的要求,江岸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建立“区领导联系指导、牵头单位统筹协调、责任部门扎实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当好重点项目的“施工队长”,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一企一策”给予帮助。

在建设大道上,位于香格里拉大酒店旁的一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是香格里拉新建的4万3千平方米高端写字楼。当前,该写字楼扩建项目23层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于本月底交付使用。

从项目开工建设到完成封顶,仅17个月,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叹。高速建设背后,离不开一流的服务。项目开建以来,江岸区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多部门合作解决办证问题,定期到项目、到工地现场办公,挂点区领导主动上门,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燃气管道迁移、小游园迁改、综合管线入地等节点问题,推进项目快速建设。

政策环境,被称为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江岸区全力打造利企惠企的政策环境,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近几年来,江岸区先后出台“黄金20条”,发布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出台《江岸区留商招商奖励办法》,设立2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有效提升了企业家们在江岸投资创业的信心。

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招商引资落地见效。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414.8亿元,规模位居全市第一。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谭德磊 陈俞 孙薇 刘培

【编辑  张操】

(作者:谭德磊 陈俞 孙薇 刘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