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 ,2024年中国空间站或将一家独秀

用鱼眼镜头拍摄的国际空间站飞过北京上空的轨迹 杨宇光摄

长江日报1月25日讯(记者高萌)23日,俄罗斯载人航天系统总设计师米克林介绍说,俄方打算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以其部分舱段为基础建造新的轨道空间站。

24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迄今为止,围绕我们头顶只有两个太空站,国际空间站和中国天宫二号(准太空站)。“从使用寿命上来说,国际空间站快到更新换代的时候了,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将实现由追赶变成超越”。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人类将何去何从?是否会有一个不明朗的过渡期?中国空间站是否会成为主导?24日,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也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做出了解答。

2017年4月27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

俄罗斯以此为基础建新的

据悉,俄罗斯拟建的新轨道空间站将由5个舱段组成,总重约60吨,是目前国际空间站总重的七分之一。建好后的新空间站将可容纳3名宇航员长期驻站。

俄罗斯载人航天系统总设计师米克林透露说,俄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向国际空间站再发射3个新舱,在国际空间站停止运行后,俄航天部门将以这几个舱段为基础建造新的轨道空间站。

24日,针对俄计划建新空间站,杨宇光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这个情况比较复杂”。他介绍,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日本等16个国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所有参与国已同意把国际空间站‘延寿’到2024年,美国国会已授权。还有个说法是运营到2028年,但不能确定。”杨宇光说。

然而,他表示,不管国际空间站“命运”如何,俄罗斯已公布计划建造新的轨道空间站。他判断,由俄罗斯承建的“星辰”号服务舱,也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以及第一个上天的曙光号功能货舱将是新造空间站的主体。“俄罗斯建造空间站的技术从和平号时代到现在,实际上并没有质的飞跃。”杨宇光说,“如果把国际空间站中俄罗斯部分与其他部分断开,基本上还是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怎么处理

或销毁或由私企接管

单就国际空间站退役以后的“命运”,杨宇光认为会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像过去老的空间站那样,让其离轨落入海洋销毁掉;二是交由私企集团经营。

“由于国际空间站个头太大了,有500多吨重,让它离轨本来就是挺困难,而且说实话如果销毁就太可惜了。”杨宇光说,国际空间站部分舱段已经老化得很厉害了,维修需要很大一笔经费,因此交给私企集团经营是大家比较倾向的。

“空间站里的宇航员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杨宇光说,近地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五花八门,涵盖多种领域,空间科学、空间天文学、微重力下的物理等。还有在太空培养微生物,甚至宇航员也是实验的一部分。

国际空间站的优势还有很多,比如充足的电力供应,可以带得动各种仪器;还有数据传输、维护等规模化的好处;许多实验在无人条件下难以做出,有人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重要的实验材料还可以带回地球。

关于建空间站,不同国家的计划不太一样。杨宇光举例,比如美国已着眼未来建环月的空间站。“但从技术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看,近地轨道的空间站肯定是需要的。因为人类在做微重力的实验,以及地球附近环境的实验,大量这种实验没有必要拿到月球附近或是更远的地方做,在近地空间做成本最低也最合算”。

国际空间站格局洗牌

2024年中国或将一家独秀

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人类将何去何从?杨宇光表示,从管理上来说,确实会有一个不明朗的过渡期,其“身后事”是尚无定论,但合作是个大趋势。

他认为,人类在近地空间的研究长期存在。“未来在近地空间,如果美国不干了,俄罗斯也想接着干,中国也会接着干,有些事还可以一起合作”。杨宇光推测,未来,空间站全球只有四家玩得起:中国、俄国、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和私企集团。“未来商业公司提供太空旅游,这样的空间站成本很低,未来还是有需求的”。

“如果按已公布的计划,中国到2020年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会和国际空间站同时运行一段时间。”杨宇光说,“按照规划,咱们的空间站至少会运行到2032年,但因为后建技术先进,且已公布最高级别的合作是舱段级合作,也就意味着,未来不排除有其他国家与中国空间站进行合作。”

因此,在杨宇光看来,国际空间站迟早要退役,退役后人类在国际空间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合作契机。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未来的空间站是个什么样

至少会有3大空间站并行

“天宫二号可以说是中国空间站的前身,是发展中国航天计划的必要步骤,没有它就无法建成多模块空间站。与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更宜居。”曹臻介绍,它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具备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发射“天宫二号”是中国建设空间站“雄心”的关键一步,美国应放弃现行的不合作政策,尽早与中国在太空领域开展合作。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也发表文章说,“天宫二号”实验室中的一些科学实验设备由中国和欧洲国家联合开发,随着更多类似国际合作项目开展,中国正成为全球科研人员测试空间科学理论的“激动人心之地”。

“虽然我国空间站规模只有过去和平号的一半,但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可以做更新的实验。”杨宇光说。

在曹臻看来,未来中国空间站将提供一个国际太空实地科研探索的平台。杨宇光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表示,未来会是多个空间站并存的一个时代,“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在太空科学实验的延续,是未来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个说法更合实际”。

这就意味着2024年后,我们头顶上400公里的太空,至少会有三大太空站并行: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私企建造的空间站。

【编辑:朱佳琪】


(作者:高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