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三里小学校长:理解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蔡育萍) “尽管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世上最好的东西,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如何做一个理解孩子的人,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10月31日,武汉市黄陂区三里小学校长余宪章做客长江日报校长读书会,与家长分享他读《如何做一个理解孩子的人》一书的感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何做一个理解孩子的人》由德国教育专家彼得·包理希教授所著。作者从自己多年跟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接触的经验出发,讲述了许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解释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鼓励年轻父母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人。

武汉市黄陂区三里小学校长余宪章做客长江日报校长读书会。记者陈晓彤 摄

彼得教授认为,所有的儿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四个最重要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被关注、被爱以及被保护的需求;其次是与人交往及掌握知识的需求;第三是被赞扬、被肯定以及被尊重的需求;最后是独立和承担责任的需求。

“教育的基础是爱,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而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持久、稳定、均衡的爱和关心,不应该只注重给予孩子基本的物质保障,而忽略了孩子精神层面的需求。”余宪章和爱人都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和孩子是朋友关系。每天女儿在学校的活动、老师的经典语句、同学间的趣事等,都是一家人晚餐时的话题,他们也会把工作中的趣事告诉孩子,有些问题也让孩子帮忙拿主意。这样的沟通和对话,让女儿感到在家中被尊重、被需要。

“父母应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不能指望老师或者爷爷奶奶代劳。而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将孩子看作是家庭的一员,和大人一样有着被尊重的权利。”

努力比结果更值得称赞

书中写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努力比结果更值得称赞。“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每一份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称赞的。”

余宪章说,在学校刚结束的一次数学检测中,一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有4个步骤。他看了学困生小黄的试卷,只写了3个步骤,被扣了分。余宪章特地找到小黄,对他的进步予以表扬。

“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能做出三个步骤已经非常难得。努力远比结果重要,对每一份付出的肯定都会激励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反观当下的家庭教育,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极为看重,以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万事大吉。而人的成长有很多方面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智力发展。余宪章说,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要对孩子一生负起责任,就要明白你培养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架考试机器。”

孩子的教育要“量体裁衣”

在二十余年从教生涯里,余宪章教过许多学生,有的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差,但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孩子其他学科平平,但英语口语非常流利;有的孩子成绩一般,但组织能力一流。而他也不会用统一的标准去评判每个孩子,而是努力为他们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教育。

余宪章回忆,学校一个班曾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品行端正,学习认真刻苦,而弟弟则完全相反——像个不可教化的“小顽童”。在一次家访中,余宪章找到了其中的缘由。这家人从小就给兄弟俩同一把衡量的尺子,哥哥一路是在荣誉和掌声中走过,弟弟则是在批评和指责中成长。时间长了,哥哥在表扬中越来越优秀,而弟弟则自暴自弃更加叛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努力给孩子恰如其分的养育,给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余宪章说,有家长认为,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舒适安逸的生活,陪孩子上辅导班就是教育,但孩子的成长与家长所投入的时间、金钱,有时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教育投资如何才能赢? 你要先让自己成为理解孩子的父母,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成长,抛弃‘赢’的执念,顺势而为,你的孩子才会收获最好的人生。”

现场互动

孩子写作业需要“无打扰”

问:孩子写作业时小动作很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答: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写作业时,家长要为他们营造一个纯粹的、无干扰的学习环境,比如把玩具、课外书等容易分心的东西拿开,家长也不要坐在一边玩手机,最好是孩子写作业,大人也在旁边读书学习,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

【编辑:金鑫】

(作者:陈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