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2月2日讯(记者高萌)1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会议强调,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要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聚焦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研究领域,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力量,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提升我国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开年以来,多地大科学“重器”已经开始密集谋划。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致密天体观测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大科学”是国际科技界提出的新概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研究队伍庞大。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能给分子拍电影
亮点: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落户城市:上海
依托单位:张江国家科学中心
意义: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将微观世界的研究能力,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的水平。它可以高效率地获得各种材料在原子水平的高清晰度显微图像;可探测物质飞秒甚至阿秒级的超快速运动。
1月2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发布消息称,今年上海将开工建设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容。据悉,该中心正在规划建设光子科学与技术的一批重大项目,其中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已经国务院批准,单体总投资将超过90亿元人民币。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如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软X射线自由激光电子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也将在今年加快建设。据介绍,这些项目建成以后,上海有望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
给雾霾做透视
亮点: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
落户城市:合肥
依托单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意义: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可帮助认识地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与固、液态气溶胶相互作用。它是研究大气污染的生态环境、健康和气候效应,发展区域性灾害天气和突发性环境事件预测预报方法的基础。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国家正式批复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层建设内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除现有三大科学装置(合肥同步辐射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之外,合肥科学中心还在谋划建设四个新的大科学装置,以期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1月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在合肥集中建设,这是合肥科学中心首个落地的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该设施主要为下一代聚变堆的超导磁体和偏滤器系统提供研究和环境。“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预研项目为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物质/生命及交叉等前沿领域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预测未来气候
亮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落户城市:北京
依托单位:怀柔科学城
意义: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构成了地球系统,物质和能量就是在各圈层中循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将大幅提高我国地球系统模拟的整体能力和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气候变化预估的研究水平。
1月8日,北京市怀柔区两会上传来消息,继去年陆续开工首个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以及五项交叉研究平台后,2018年怀柔科学城预计年内全部开工建设4项大科学装置及14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群”。其中包含改迁密云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以及新落地的北京光源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3个大科学装置,以及大科学装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调管研制平台等14个科教专项平台项目。
目前,中科院系统已有电子所、网络中心等9个研究所入驻。据介绍,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激波风洞实验室,模拟最高时速达500公里的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拥有北京地区规模最大、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云计算中心,承担悟空号、墨子号、慧眼等多颗卫星的地面中控指挥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
治癌添利器
亮点: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落户城市:兰州
依托单位:兰州中科院近物所
意义: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将用于重离子物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同时也用于重离子束的应用研究,如重离子治癌、辐照育种等。目前重离子一般应用于医学和宇宙探索,在医用方面有治癌“利器”之称,将为治疗癌症带来突破,惠及百姓。
1月29日,中科院近物所传来消息,“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HIAF和CiADS项目均由中科院近物所承建,建设地点为广东省惠州市。HIAF项目将建设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具备产生极端远离稳定线核素的能力,为精确测量远离稳定线短寿命原子核质量提供国际领先的研究条件。CiADS项目旨在建设全球首个实现高功率耦合运行的兆瓦级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
HIAF和CiADS项目的建设,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部分,为我国核科学基础研究、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系统及核技术应用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新药研发周期减半
亮点: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落户城市:成都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等
意义:对患癌病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命运的改变。建成后,将推动生物治疗新药研发周期从10到12年,缩短到5至8年。项目主要针对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究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及临床转化应用。
元旦前夕,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开工,标志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据了解,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是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布局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优势、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西南地区区域性的医疗资源优势,总投资近10亿元。项目由四川省和教育部共建、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
去年12月以来,四川省密集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校合作“朋友圈”快速扩大,已增加到16所知名高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高度综合集成、高度开放共享、国际先进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可供2500名科学家开展研究工作。
燃气轮机黑科技
亮点: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
落户城市:连云港、上海等
依托单位: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
意义: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空白,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基础支撑。
近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正式宣布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牵头单位的择优评审结果,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胜出。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科学装置江苏分部、市开发区、市发改委共同研究提出了《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可研阶段责任分解落实方案》。1月5日,连云港市政府召集市有关部门进行了工作任务部署,相关负责人就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讨论发言,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所有前置手续3月底前全部完成,具备4月初上报项目可研报告的条件。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同意在江苏和上海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
【编辑:朱佳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