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22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聚焦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发现。工作会发布了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四项考古工作新成果。
这四项重要发现多数位于中古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地处祁连山脉南北麓,为中原到边疆地区要冲。这件鎏金王冠出土于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深藏于墓葬的暗格中。同时出土的还有镶嵌绿松石金杯,推测墓主是唐吐蕃王室成员。墓葬内有绘制精美的壁画,装饰形式和绘画技法带有浓郁的中原风格,内容则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对探讨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状况具有重大价值。
同样来自青海的另一处墓葬则是著名的都兰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虽然曾遭盗掘,但仍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其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墓葬发掘中,丝织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此次在甘肃天祝岔山村,发现了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的大量金银器、漆木器、丝麻织品、彩绘陶等遗物,充分展现了吐谷浑王族丧葬制度和习俗。对研究丝绸之路民族关系史、物质文化史具有重要价值。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四个发现中唯一的一处古代军事设置,初步推断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设军事设施。大量珍贵文书、木牍等文献材料被发掘出土,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诸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了孔雀河沿线的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唐代边塞生活和军事管理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和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
这四项重要考古发现揭示出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文化交流,为研究丝绸之路中古时期民族关系史、物质文化史等提供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学术资料。
【编辑:吴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