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集中开工116项重大工程,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连夜撰文点赞家乡稳增长举措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12日讯(驻京记者柯立)1月11日,武汉市集中开工116项重大工程,涉及总投资额2712.5亿元。武汉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十分高兴,当夜提笔,次日凌晨2点撰写成近千字文章,为家乡稳增长的举措点赞。以下为巴曙松文章全文:

在全国经济发展梯度中处承东启西关键位置,武汉需要重大项目投资来支持这样的关键功能

巴曙松

中国经济发展的多梯度特征,是中国在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转型压力时经济韧性的一个重要来源。率先受到转型压力的,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应对转型压力的举措,要么是推动自身的升级,要么是将供应链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如果只是向外部转移,就可能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大幅度的回落。实际上,中国幅员广大,沿海企业还可以向中国的中部和西部转移和集聚,这样就使得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的回落较之日本、韩国等在转型时期的回落要温和不少。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梯度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在促进全国的产业重新布局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支持武汉发挥这样的关键功能。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在不同地区的进展是差异化的,在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可能已经进入到快速城镇化的后期阶段,但是在湖北和武汉,城镇化依然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同时,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发展阶段,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中的关键城市,同样处于一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大量的投资需求。在当前经济调整的阶段,对一些基础设施的短板以及民生建设领域加大投资,不仅是城镇化发展所需要的,也能让武汉的城镇化进程成为推动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阶段,因此,在投资决策中,要把握动力转换的趋势,从代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大局着眼,吸引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业,就可使得这些新的投资成为培育经济新增长动力的推动力量。

当前要继续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武汉市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围绕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推动投资的回升,可以说是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系列部署要求。

【编辑:杨京 黄亚婷】

(作者:柯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