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力邀在外务工农民回乡办茶厂,助村里贫困户全脱贫

孙勇与居民谈心。 通讯员 洪宣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8日讯(实习生龙京 通讯员杜微波)上个周末,孙勇又没有回家,作为洪山区城管委驻新洲旧街石咀村的扶贫攻坚队队长,石咀村就是他第二个“家”。在孙勇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该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6元,比往年增加近6000元,圆满完成贫困村与贫困户的“双脱贫”任务。

2016年7月,孙勇到石咀村的第一天,村干部就告诉他,“扶贫工作有没有做‘到位’,不看人,要看他和村里的狗‘熟不熟’。”对口扶贫一年多,49岁的孙勇平均每个月回家不超过2趟,

石咀村地处大别山南麓,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经济发展却滞后,村民生活水平较低,15户35人未能脱贫。

村民对扶贫队也不算“友好”:“大家认定扶贫是花架子、假动作,见到扶贫工作队都躲。我跟队员说,遇到特别困难的群众,一定要进户了解需求,能解决就尽量解决,才能与村民心连心。”每周,孙勇都有5天驻村,当任务多、天气差时,他甚至三周才回一次家。踏实的扶贫作风,赢得了村民的好感:“1月大雪,我和队员上门寻访,贫困户很意外,一个劲儿说‘天气太冷,外面也结冰了,我扶你们去下一户’,让我特别感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孙勇发现:这里是湖北白茶的原产地之一,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白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守着金山不见金,抱着金碗吃不饱”。

孙勇觉得,石咀村的未来,还是应该着落在这些白茶身上。他力邀有经济能力的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办茶厂,农民以茶树及土地入股,村集体则投入现金入股,实现村集体、贫困户、茶叶企业共同参加的“大扶贫”格局,增加村集体、农户的“造血”。“只要有劳动能力的,都要吸纳进入茶厂工作,七八十岁的爹爹婆婆,会浇水能采茶,一年也能有6000元收入,家门口也能就业”。

如今,在“发展茶叶主导产业、谋求村企联营”的扶贫方针下,石咀村3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改善石咀村经济条件的同时,孙勇带领工作队努力改善村湾环境。洪山区城管委向该村免费援助钩臂垃圾箱,用于改善村湾环境。14个钩臂垃圾箱总价8.12万元,一年就能为村集体节省3万多元的垃圾清运费。除此之外,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图书室等也都一一建立起来。

孙勇的工作仍在继续。“借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东风,我们也想发展原生态旅游。2017年10月,石咀村就被纳入了武汉市旅游村规划。”孙勇告诉记者,“要巩固脱贫成果,阻止重新返贫,扶贫工作不能半途而废,我还要在石咀村继续奋斗。”

【编辑:祝洁】


(作者:龙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