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院士朱英国情系富硒水稻产业,拖病体两赴基地调查指导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4日讯(记者周韧 通讯员项俊平)“朱英国院士是富硒水稻研发的领军人物,多年情系富硒水稻产业”。4月4日湖北省富硒稻米企业标准新闻发布会在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已故朱英国院士团队成员、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朱仁山教授谈起富硒水稻研发历程,不禁言语哽咽。

江汉平原是中国粮仓之一。2014年至2016年,湖北省地质局开展土地“体检”时首次发现,位于江汉平原的天门、仙桃、潜江、洪湖、钟祥等县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总面积达到6900平方公里。自此,打造湖北富硒产业便提上了省级战略。按照《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至2020年,湖北富硒产业将成为产值过千亿元的富民产业。

朱仁山教授介绍,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适当增加膳食中硒的日均摄入量,可以提高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目前,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

2016年初,武汉大学富硒水稻研究中心与有关单位联手,在沙洋农场打造湖北省富硒水稻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朱英国亲自出任首席科学家。当年,项目以1000亩优质耕地为基础,以富硒关键技术创新为支撑,当年实现了富硒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的突破。2017年,富硒水稻示范基地规模扩大至10000亩。

朱英国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和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自1985年开始,朱仁山便跟随朱英国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朱仁山说,朱院士生前的梦想是要始终走在世界水稻品种选育的最前列,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广适生态的种子。“去世前,朱老两次赴沙洋农场基地调查指导,最后一次他已经在武汉协和医院住院,听说水稻研发出现新问题,便带着护士一起赶到沙洋基地现场指导。”

“病床上朱老还嘱咐我,要把杂交水稻的研发推广、新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坚持下去”。朱仁山教授表示,将以“红莲型珞优9348富硒杂交稻”标准化栽培为突破口,逐步向富硒种植业、富硒养殖、富硒水产和富硒食品加工等产业推进。

【编辑:祝洁】

(作者:周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