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医生这个职业最初、最难、最易被遗忘的地方

鲁珊

前几天,一个“中美医生职业精神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召开。

著名的桂希恩教授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其中一句“如果你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令300多与会同行动容。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著名的医生,一名获得过“感动中国”称号的著名医生,武汉医界、学界、媒体界和政界,不少人接触过桂教授。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桂教授身上,散发出一种仁者气质。

他扛着几十斤重的药,长途跋涉去探访河南艾滋病群体,源于这种气质,他在边疆走乡串户调查地方克汀病,源于这种气质,他对几十年前一个黑热病人的误诊如鲠在喉,每次讲课都要“自我曝光,自我反省”,同样源于这种气质。

这种气质,颇具中国古代“仁”的伦理道德观念、墨家“兼爱”的道德原则精神,也令他成为无数后辈医者景仰的偶像。

遗憾的是,如今在我们身边,散发这种气质的医生并不普遍,或者说,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医生,更像一个技术维修人员,在你的生命零件发生故障时,负责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身处的环境土壤,似乎也适合生长桂希恩式医生。2018年1月的一项国内调查中,有45%的医生家长不愿意子女从医,其中14%绝对不希望子女从医。

这大约是从医患矛盾激化、医生职业风险加大、医生投入产出比局促几个方面来考虑。应当说,医疗领域的制度设计、风险控制、公平公正在各个国家都是大题目,难题目。这是因为医生这一职业中,市场调节比重和职业道德比重很难调整得当。当医疗供需关系紧张时,很多医生趋利避害,就越来越神似技术人员,甚至熟练工人,成为检查工具和教科书的依附品。

然而,医生仅仅是一个技术职业吗?何妨重新来认识一下。

古代学医的过程是“先知儒理、方知医理”,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的原则排序则是:“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脉理,……四识病原,……十勿重利”。

如果桂教授只是一个普通的感染科医生,他只需要对他的门诊病人负责,何必追到河南去看艾滋病人群,何必苦寻艾滋病群发的原因,何必把病人接到自己家来吃住以示公众。

武汉名医王争艳说过,医生这个职业,既要是科学家,也要是心理学家,还得是经济学家。有一点,大约已经化为桂希恩和王争艳式医生的自觉,她没有说道,医生,首先是一个心怀仁爱的人,所谓医生仁心。

也就是说,医生首先是个人文职业,其次才是技术职业。这是这个职业最高贵的地方,也是最艰难的地方,是最初开始的地方,也是现在被遗忘的地方。

【编辑:李茜】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