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梁吊法”第一人:独门绝技吊装千余次零失误

周汉生 记者李子云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9日讯 他能在一两秒内用肉眼快速判定吊装物件的重心,计算出需要吊装的滑轮组绳索,目测零部件对接精度在毫厘之间。当起重工36年来,先后参加了武钢、天津大无缝、广钢、珠钢、济钢、西钢等数十个钢厂工程施工,写下了一笔笔回首也无憾的荣誉。由他负责组织指挥的吊装、安装任务有千余次,从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由一名普通的安装起重工逐渐成为企业高级技能骨干。他,就是中国一冶集团机电公司起重工、中冶集团首席技师周汉生。

面对吊装难题,周汉生有着一股在战场上攻城的拼劲和兴奋劲,这令他获得“天车安装专家”的美称。1997年,中国一冶集团承建武钢三炼钢工程,此时的厂房已封顶,但车间里“迟到”的450吨桥式起重设备组件却让人一筹莫展。当年,传统吊装方法有“拆顶法”和“液压顶升法”,但耽误工期费用又高,传统方案行不通,只能另辟蹊径。 周汉生是起重工出身,他有一手“卷扬机+滑轮组”绝活。他提议,在梁上安装滑轮组,“厂房内增设一根主梁,利用卷扬机和滑轮组,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出大型吊车的功能”。听上去容易,但在封闭厂房狭窄空间、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完成这类重型设备吊装,好比在钢丝绳上跳芭蕾。经过多次修正完善方案,周汉生研发出“梁吊法安装大型桥式起重机技术”。实战检验,仅用一周就完成安装,并成功试车。总体安装费用仅50万元,比用传统吊装法节约了6至8倍的成本。

2016年西宁炼钢转炉大修,现场遭遇大型设备吊装难题,只好搬来周汉生“救场”。周汉生长途跋涉后到西宁高烧不退,但56岁的他硬是咬着牙与年轻人一起在现场爬上爬下,反复观察验算。“这种吊装的难度在于滑轮组的选点,一旦滑轮组挂偏了我们就无法准确地吊装。”在周汉生的指导参与下,项目部顺利完成大修任务,“梁吊法”再次在施工中大显神威。周汉生零差错的背后,是他用实践证明了自己说的话:“虽然我是个起重工,但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凡事不能光用力气,还要有韧劲儿。”

“周大师是中国‘梁吊法’第一人。”周汉生大师工作室的成员陈海生告诉记者。目前,“梁吊法”经过不断改进,已发展到5.0版本,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钢厂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经武钢、涟钢等多项工程的应用与改进,其实用性强、施工效率高的特点愈发凸显。据统计,已有近200台大型桥式起重机采用“梁吊法”进行安装,为企业创造了超过23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记者 章鸽 实习生 黄晶晶 通讯员 丁仕均)

链接——

周汉生,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安装起重工高级技师。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湖北省“十大技能大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武汉市技术能手、中冶集团首席技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编辑:符樱 实习生:王立】


(作者:章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