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欲速则不达,捷径是最远的路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肖畅

5月21日,国内知名企业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浙江《台州日报》发表长文《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回顾自己创业历程,反映国家巨变。在文中,他多次发出感叹:“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随泡沫飞扬,跟妖风起哄”“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今天的中国还是有人相信抄近路走捷径,那是很危险的”。这些观点,对于反思和克服快速发展中存在的某种浮躁心态,无疑具有启示价值。

“急于求成”显示浮躁心态

李书福生于1963年,上初中一年级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根据文中自述,高中还没毕业,他就有了创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冲动和梦想。

他的创业生涯从一台手提照相机,走街串巷帮人拍照开始。从开照相馆、搞电器生产,到后来造摩托车,再到今天造汽车,李书福数十年耕耘实业的创业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李书福在文章中说,当年他决定研究、生产汽车,没有太多人相信。因为“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稳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持续推进,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创业过程中,李书福积累了很多感悟,这篇文章,不仅是他个人对创业生涯的总结,也有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观察和反思。

比如他在文章中提到:“有些现象必须引起重视,比如利用互联网概念、电动车概念以及借发展实体经济投资汽车工业的名义,其目的不是造车,既不想自己承担风险,又想趁机变相捞钱。”

随泡沫飞扬、跟妖风起哄,“挣快钱”“抢风口”等等,无不显示出一种浮躁心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于变现,恨不得明天就成功。不脚踏实地,“退潮以后,裸泳者将会很难看”。

抄近路走捷径,最终走不远也走不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40年前,我们从“开除球籍”的危险中,在时间的焦虑中觉醒奋发,拨快发展的时钟,与时间赛跑,高速度前进,大踏步追赶时代。

“快”,意味着弥补历史欠账,意味着实现赶超发展。正是因为对“快”的执着,我们用三四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

然而,不可否认,在奋力追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社会上滋生了某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这种心态正如李书福所说,想抄近路、走捷径。比如关键技术领域,有人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无非因为造比买、租要费时费力得多。比如产业选择上,实业赚不了快钱,便热衷“搞短线”“炒概念”,搞来钱快来钱容易的产业。

事实上,欲速则不达,近路和捷径最终是走不通、走不远、走不稳的。世上所有的成功,无非来自厚积薄发、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急不来也急不成。

在国家层面,从国产航母到国产大飞机,以及天眼、蛟龙等为代表的各种大国重器、重大科技成果,都不是轻轻松松、突然得来的,无一不是长时间自主创新积累的成果,背后都凝聚着几代人心血,付出了几十年努力;在企业层面,那些能真正参与全球竞争,能与国际巨头比拼的中国企业,都是认准一个方向,坚定地持续投入、巨额投入,才能确立品牌、形成优势。

即便是微观层面的每个个体,要人生出彩、取得成就,也离不开脚踏实地地努力付出,就像一句网络俗语所说,“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辩证看待“快”与“慢”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们对“快”有了新的理解,更需要深刻理解“慢”。

快,不是一味追求速度,不是风驰电掣而把风景、灵魂都甩在了后面,而是“换挡”“提质”,在内涵上做文章,实现有质量、高质量的“快”。

发展是第一要务,慢,不意味着发展可以慢下来,可以没有紧迫感,也不是坐而论道,更不是自甘落后,而是要有战略耐心,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毅力,下苦功夫、下笨功夫,扎扎实实、久久为功,厚积而薄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大道至简,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这是万事万物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辩证看待快与慢的关系,克服急躁浮躁心态,摒弃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维,相信奋斗,相信实干,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才能行稳致远。

原标题为《李书福自述长文的启示 克服“恨不得明天就成功”的浮躁心态》

【编辑 李尔静】


(作者:杨京 肖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