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嫌爷爷问题幼稚扭头就走,爷爷听说有个手机班赶紧报了名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3日讯 (实习生张奔设 通讯员魏秀君)年轻人都乐做“低头族”时,是否想起抬头看看身边的父母?如今智能手机拓展了生活圈,却仍有不少老人因不会玩手机而被迫留在圈外。近期,江夏区老年大学新开设了智能手机班,报名者众,老人们正在用手机叩开新生活圈。

江夏老年大学的智能手机课上,蔡康意正在教如何发朋友圈。张奔设 摄


手机班超员招生 还有老人来“蹭课”

22日上午8:30,江夏老年大学教学楼2楼的多媒体教室里,25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玩”手机。该学校从3月起开设智能手机课,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推出后迅速受到学员们追捧。

今年23岁的蔡康意是手机课的老师,当天学习内容是发微信朋友圈,他将课件投影到白板上,细致地讲解操作步骤。课堂上大多老人头发花白,他们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跟着操作,不时插话要老师重讲一遍,生怕做错一步会“掉队”。

“微信主页下方有四个图标,点击第三个‘发现’图标就到了朋友圈。”蔡康意刚讲完,一个婆婆惊呼:“哎呀,我不小心把这个图片发出去了,怎么删除呀!”。

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中有的分不清朋友圈和聊天群,有的拍了照却找不到相册,更不用说用手机支付了。不少老人提到,因为不会玩手机,感觉自己逐渐与当下流行的社交圈和生活圈脱节。学手机,成了他们的生活需求。

江夏老年大学的一个班是40人,而这个班却有57个学员报名。最年轻的49岁,最大的已82岁,还时常有没报上名的老人来“蹭课”。

连WiFi要学一个半小时 笔记本上做记录

第一堂手机课是教连接无线网络(WiFi)。蔡康意回忆,当时他把WiFi账号和密码写在黑板上讲解步骤,反复讲了几遍但老人们依然不明白。后来十多个老人围着他一个个地教,学连WiFi就用了一节课。每当他教完一项新功能后,老人们会说:“来来,你看我再试一次,是不是这样?”往往演练数次后老人们才觉得自己学会了。

课堂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认真地做着笔记,笔记本上还画着不同的符号。老人叫周自成,今年75岁,他每次上课都把学习内容记在本上。本子上画有一个圆圈,里面是个+号,这个符号在微信里表示“更多功能”,他还用箭头把每步操作连接起来。他说:“年纪大了学新东西容易忘,记下来方便复习。”

周自成说,过去会接打电话就够了,现在别人出门都不带现金,他也不想落伍。“家里子女上班忙,没时间教我玩。”他开玩笑地说:“跟孙子交流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周爹爹的孙子在读大学,一次放假回家时,周自成问他一个手机的使用问题。他孙子说:“你提的问题好幼稚!”说完就走了。所以周爹爹一听说有个手机班就赶紧报了名。

买东西直接发红包 想用视频陪伴孙女成长

68岁的王秀玲学手机后,终于也能和老姐妹们在微信群里互动,相约参加各种活动。“我现在会聊天,还会发红包、抢红包,外孙女说我好时髦。”王秀玲自豪地说。

“用手机买东西方便多了。”王秀玲说,不久前她要为一场老年时装秀买旗袍,以前都是到店里付现金,自从学会用微信红包后,她直接就给卖家发红包,不用再多跑一趟。

今年62岁的魏云兰觉得手机拉近了亲情。“儿子在唐山好几年没回,也很少给家里打电话。”魏云兰说,去年她到唐山帮忙带孙女,见到了儿子却几个月又见不到老伴。儿子没时间教她用手机,一天她想和老伴交流时,自己乱点出了微信语音,那是她第一次用语音功能。当她第一次成功发送出语音时,她和老伴又惊奇又激动,她说:“喂,你听得到我讲话吗?我们以后也可以聊微信啦。”

回汉后的魏云兰下决心学会用手机,多掌握些功能。“学会了语音、视频、传照片之类的,以后想孙女时就能跟她视频对话了。看看她是不是长大了,就像我还陪着她一样。”她憧憬地说。

【编辑:叶子】

(作者:张奔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