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课堂|别让地球只剩下人类

在武汉科技馆生命展厅,有一片宏大的生态剧场,各种各样闪动着的动植物的画面展示着地球上多样而又瑰丽的生态系统和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正是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隐藏着生命得以连绵不绝的秘密日讯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今年的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我国生态环境部联合中科院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由濒危上升为极危;爪哇金丝燕因采集燕窝由无危上升为极危;鲥鱼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由濒危上升为极危。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不仅仅是中国更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称:全世界70%的植物、35%的无脊椎动物、37%的淡水鱼类、30%的两栖动物、28%的爬行动物、22%已知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正在遭受灭绝的威胁。美国一项研究称,由于人类活动,物种灭绝速度是6000万年前的1000倍。由此,“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就目前生物灭绝的速度、规模和范围来看,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发生,而且“灭绝”的规模也是空前的。

当然,对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这个概念,科学界仍然有争议。持保留意见的学者认为,相比漫长几亿年的生物进化史,人类短暂的历史还无法感知生物大灭绝的整个过程,而自然界的调节能力也远比我们所认识的要复杂和深奥。比如,一些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包括像老鼠的古巴沟齿鼩、圣诞岛鼩鼱、所罗门群岛的瓦尼科罗狐蝠、澳大利亚中部岩鼠和印尼的塔劳利齿狐蝠又重新露面。此外,现今生物与过去生物的进化速度非常不同,成种的速度也在剧增。因此,要断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否已经来临绝非易事。

虽然对生物大灭绝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是一致的。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期能放缓物种灭绝的脚步。毕竟,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长江日报记者施政)


(作者:施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