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定荣教授(左)在办公室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 中草药艾叶终于有了国际标准!6月4日,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上,发布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主导制定的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这意味着我国主产的中药材“艾叶”将按国际标准规范步入国际化,也将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喜爱。
该标准项目主持人,60岁的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万定荣教授,在会议上接受了ISO /TC249授予的国际标准制定奖牌。这是湖北省研究起草的第一个中医药国际标准,也是在全球率先制定、由ISO出版发布的两个关于中药材质量检测方面的国际标准之一(另一个为“三七”)。
艾叶国际标准的制定实施,历经4年,背后经过20多个国家评委六轮“严苛”评审,最后一致通过。12日下午2时,刚刚送走两位外国专家的万定荣教授,在办公室回忆起这一段经历,感慨万千:“我国中医药振兴,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
广泛应用 采用艾叶开发的产品达数百种
由艾绒卷制而成的灸用制品艾条
艾叶是国际上著名的艾灸疗法及艾叶产品的原材料,是广泛使用的传统天然药物,分布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也有分布。
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中药,艾叶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版)。同时,艾叶也是国际上著名的艾灸疗法主要材料,广泛用于百种以上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采用艾叶开发的产品达数百种。
随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贸易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质量稳定性问题,也阻碍我国中药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影响到我国中药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跋山涉水 收集中韩日60多份艾叶样品
要制定艾叶国际标准,第一步要收集全世界产地的艾叶样品,而且样品必须在同一时段收集。“我们专家组成员,还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大家一起收集!”在仅仅十多天时间内,就收集了中、韩、日三国的60多份艾叶样品。
万定荣教授说,在此之前,没有可以借鉴的中药材国际标准制定的先例和经验,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执着认真 项目组成员成天泡在实验室
“国际上对艾叶标准的评审,可以说非常严苛,所有的实验必须用数据说话。”参与实验的项目成员胡吉清说,对艾叶中的每一项指标,要反反复复做实验,不能有半点失误。比如,对挥发油中的某一个化学成分,一天仅能做两份样品,“呆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到晚上关灯才能结束。”
项目组另一成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万翔鸾老师是万教授的女儿,谈起艾叶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过程,既心疼父亲又为他自豪,“为了这个国际标准,我爸爸几乎没有晚上12点前睡过觉!”不分周一和周日、寒假暑假,万教授都呆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因为是英语老师,万翔鸾常常帮助翻译艾叶相关资料。
颁布实施 艾叶有了国际化“资格”
万定荣教授说,在国际标准中有“艾叶是国际上著名艾灸疗法的原材料”这句话,还规定了艾叶的挥发油含量等指标要求,由于触及其他国家利益,在评审中,有专家一再建议删除这些内容,“我们不可能删除,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万教授说,不规定挥发油含量指标,这是不负责任的,制定国际标准就没有太大意义,这不可能让步。
每次评审中,专家会提出大量问题,如果某一关过不了,不能进入下一步,那意味着艾叶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就终止了。所以,项目成员总是对每一项数据反复核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底,第六轮20多个国家的专家投票评审,万教授主导制定的艾叶国际标准获一致通过,并正式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实施。
在艾叶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各种鉴别方法,可有效区分日本、韩国所使用的两种非主流艾叶;还规定了药用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指标,为国际上控制艾叶质量提供了技术规则。(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黄秋波 杨科)
【编辑:朱艳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