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读书会|武昌区康乐幼儿园园长刘芳读《长颈鹿不会跳舞》:突破自己也许只需要“换首曲子”

康乐幼儿园园长刘芳。

读书会上家长手机记录园长的演讲。


    在武昌区康乐幼儿园里,随处可见一只憨态可掬的长颈鹿,在区角、活动室、书吧、木趣坊,都有它跳跃舞动的身影,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伙伴”。这只长颈鹿的名字叫做“杰拉德”,6月15日,武昌区康乐幼儿园园长刘芳做客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跟家长们讲述长颈鹿“杰拉德”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如何面对缺陷、面对偏见,寻求认同,舞出自己精彩的动人故事。

    鼓励孩子接纳缺憾找到特长

    康乐幼儿园里这只叫“杰拉德”的长颈鹿,来自经典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在长江日报读书会上,刘芳园长和家长们一起翻开了这本绘本,分享了这只长颈鹿的快乐与哀愁。

    绘本的封面是一只快乐的长颈鹿在翩翩起舞,在宁静的夜空下显得格外的优雅,那为什么说他不会跳舞呢?刘芳讲道,在一年一度的丛林舞会中,疣猪跳着华尔兹,狮子跳起了探戈,黑猩猩跳着欢快的恰恰,唯独长颈鹿杰拉德如临大敌,终于鼓足勇气上台时,却遭到了所有动物的嘲笑。杰拉德黯然转身,内心充满了悲伤与痛苦,原来杰拉德的膝盖向外弯曲,他实在不擅长跳舞,如果让他转个圈,他就会摔个四脚朝天。杰拉德从此就消沉了吗?“故事的转机发生在一只蟋蟀身上。”刘芳说,在一只观察杰拉德很久的蟋蟀的鼓励和引导下,杰拉德找到了不一样的音乐———自然的声音,终于踏出优美独特的舞步,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其实你想要变得不一样,只需一支不一样的曲子。”刘芳说,正是这样一支“不一样的曲子”,让长颈鹿舞出了自己的精彩。刘芳说,这是—本非常适合用来鼓励孩子的绘本,孩子读后会觉得信心满满。对孩子来说,他们是独一无二的,正确面对自身的优势和短板,鼓励孩子接纳自己的缺憾,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特长。“关键是,家长愿意做那只蟋蟀吗?”

    如呵护“学步期”一般呵护“学龄期”

    在绘本中,那只蟋蟀在长颈鹿杰拉德身边如影随形,不像其他动物一般嘲笑他,始终默默观察着他,在关键时刻鼓励和引导他。刘芳说,现实生活中,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蟋蟀这样的良伴。“但家长需要问问自己,您花时间耐心观察孩子了吗?了解孩子的优点吗? 能够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自信吗?懂得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吗?”

    刘芳认为,不少家长在孩子生长的初期,尤其是在蹒跚学步时,是能够做到这点的。“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长是欣喜而满足的,对孩子一丁点的进步都感到惊喜,能够花很多时间关注。但孩子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了。特别到了学龄前,家长们特别焦虑,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足之处,鼓励少了,要求多了。”

    刘芳建议,家长应该像呵护学步期的孩子那样,呵护学龄前的孩子。孩子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比当初学步时更感到“战战兢兢”。出现一些学习节奏跟不上,适应不良的情况很正常。这时候,家长们再把自己的焦虑加注在孩子身上,亲子关系很容易出现隔阂,甚至让孩子出现厌恶上学,对学习丧失兴趣的情况。

    但如果家长用—颗温柔、爱护的心去包容和理解孩子,情况会完全不一样。“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放大孩子的长处,适时鼓励孩子,跟孩子一起去克服那些不适应,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融人新集体。我相信孩子和家长都会一起顺利度过小学的焦虑期。”

    多观察孩子避免盲目“赏识”

    想让孩子像长颈鹿那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味的夸奖和赏识就够了吗?刘芳说,绘本中,家长们应该观察到,基本每一页都有蟋蟀的存在,它有时候藏在叶子下,有时候藏在花蕊里,很不起眼,却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对的时机,对杰拉德进行了鼓励和引导。

    “赏识教育在近些年大行其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也深人人心。但这种夸奖如果是盲目和过度的,对孩子的发展也并非无害。”刘芳说,现在的家长也觉察到了,很多孩子经受不了挫折,一点不顺就让他们情绪崩溃,甚至做出极端举动。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其关键就是要多观察孩子。在顺境时,学会找瑕疵,在逆境中,学会找希望。不论孩子成败,多纵向跟自己比,只要在前进,有收获,家长就应该感到高兴。观察孩子的弱点,协助孩子将弱点变强,发挥潜能。

    最后,刘芳将“我能行”八句话送给家长们,希望家长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暑假衔接冲刺谨防“过度”

    家长:离上小学只有2个多月了,我们准备暑假给孩子报幼小衔接冲刺班,您觉得可行吗?

    刘芳:是否要在暑假对小学的学科知识进行“冲刺性”衔接,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但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交给孩子来决定。如果孩子对小学学科知识不排斥,有着浓厚的兴趣,能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那么可以尝试让孩子在暑期适当学—些学科知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但孩子不愿意,绝对不要强求,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才是最好的“衔接法宝”。但值得提醒的是,在暑期搞衔接,一定要把握好度,过多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会让孩子觉得疲倦,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那绝对是得不偿失。

    

《孩子,别慌》孙云晓著《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吴蓓著《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献给当代的教师,校长和家长》《英》马克· 沃恩编著

    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

【编辑:施政】



(作者:杨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