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风采激励实干新作为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3日讯 2013年7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湖北视察,大雨中他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了解港口情况;他对普通职工的发展需求和福利待遇问题问得很细;他与居民合影留念,提醒让每个人都“露个脸”……一个个细微之处,尽显人民领袖风采。这样的风采,至今仍在感动着人、温暖着人、激励着人。

1 武汉新港人备受激励 打造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

时间:2013年7月21日

地点:武汉新港阳逻核心港区

现场:大雨滂沱中,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蹚着积水,了解港口情况。

2013年7月21日上午,习近平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   新华社发

追访:

武汉港务集团原总经理顾强生目前已经退休居住在上海,但他一直在关心阳逻港的发展。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阳逻港码头考察,就是顾强生上前汇报的。

7月6日,顾强生接受长江日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一瞬间,不管过去多少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顾强生连时间都记得很准确,“11时25分,总书记来到码头岸边。车一停稳,我就看到,总书记自己撑着伞,裤腿也卷好了,我想可能是在车上卷好的。”

“总书记一手打伞,一手与我握手。”顾强生说,当时他穿的工作服,本来他也是撑着伞的,后来为了方便汇报,他戴上安全帽,穿上雨衣,当时的雨非常大,码头上积水深的地方大约能到男鞋一半的高度,但习总书记边走边说,根本没有在意脚下的积水,白衬衣被雨水打湿了。

顾强生说,总书记调研工作很扎实,问得很仔细,不仅询问港口、航运的生产情况,还问到集装箱是否有出口的,吊装设备是哪里制造的等等,最后听到我说吊装设备都是国产的后,总书记满意地点了点头。

顾强生介绍:“总书记为阳逻港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定海神针,大大鼓励了阳逻港港口职工的信心。”随后,阳逻港加快发展步伐,靠近阳逻港二期原本还是一片菜地,就在总书记视察后不久,阳逻港三期就开工建设,3年不到就建成中国内河港口中基础设施条件和硬件设备最先进的码头阳逻港三期。

2014年7月,顾强生退休回到上海居住。但是他每年都要回阳逻港看看,看看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走到码头瞧瞧,和原来同事一起畅谈阳逻港未来的发展远景。

“总书记留下的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港口人。”顾强生感叹道。

7月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阳逻二期码头岸边见到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余立麒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从习总书记考察之后,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要珍惜干事创业舞台,不辱时代使命,为复兴大武汉、振兴黄金水道作出自己的贡献,“5年来,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3年7月21日,余立麒还是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操作部中控室的中控员。他说:“11时13分,习总书记来到港区中心控制室,与5位值班员一一握手。我向他介绍了港口作业的主要流程。”

记者了解到,中控室而今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是通过电脑显示器查看整个作业区的生产安全情况,如今安装了21块小屏幕组成电子大屏幕,可以让中控员一目了然查看现场作业情况,工作更加精准和细致。

余立麒感叹道,5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武汉港快速发展的步伐。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由76.5万标箱增至135.56万标箱,五年增幅77%,占湖北省的82%、长江中上游的30%,成为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

2 总书记点赞过的市民之家 办事更快更方便了

时间:2013年7月22日上午9时15分

地点:武汉市民之家

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说,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便民利民的场所搞得好一点,看着心里舒服。

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签证手续的农民交谈  新华社发

追访:

时隔5年,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民之家时的情景,武汉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钱辉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国家领导人,“原本还有点紧张,但是习总书记那么的亲切和蔼,让我紧张的心情很快放松了下来。”

那天的情景,钱辉记忆犹新。当天是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市民之家一楼大厅进来,向左走向三楼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总书记微笑着向大家致意。

市民之家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桂玲回忆,习总书记仔细查看了业务资料,对产权交易签证书产生很大兴趣,还轻声默读签证书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问:“整个业务办理需要时间多长?”桂玲说:“三十多天,其间有二十天挂牌时间。”总书记微笑着说:“那还挺快的。”

这段经历留在桂玲脑海中,成为鼓舞她优化群众办事体验的动力之源。桂玲说:“习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更有信心。”

桂玲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五年来,武汉农交所融资额翻了四番,交易规模翻了一番,辐射面扩展到武汉“1+8”城市圈,累计组织农村土地产权交易面积超过127万亩,优化了农村土地要素配置,提高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

钱辉说,总书记在市民之家停留了80多分钟,“习总书记考察武汉市民之家,对我们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激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全国政务服务人员的激励。”

5年来,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三办”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优秀政务服务平台”称号。

3 牢记“吃得起苦,好好干” 从实习生成长为副总经理

时间: 2013年7月22日上午

地点:格林美武汉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拆解车间、电子废弃物处理车间

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了很多普通职工的发展需求和福利待遇问题。

交谈了几句之后,总书记拍拍张世庆的肩膀说,小伙子要吃得起苦,好好干!

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格林美武汉分公司,考察废弃物的绿色回收利用  新华社发

追访:

从武汉到江西再到河南,无论岗位怎么变化,张世庆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要吃得起苦,好好干!”

今年28岁的张世庆,如今是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具体分管废五金的生产和仓储。

7月8日上午,张世庆带领记者参观了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的拆解车间,亲眼目睹了一台台废旧电冰箱进入分拣生产线,不到一分钟,就变成铜、铁、铝、塑料等原料。

2013年7月1日,张世庆从武汉纺织大学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格林美公司工作。上班第21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在武汉园区工作一年,从实习生到车间管理,再到仓库管理,每一次调整都是挑战。”张世庆说,他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知识逐步积累,对循环产业有了进一步认知。

由于工作出色,一年后,张世庆调任江西园区负责仓库管理。他说:“起初,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调离湖北,去一个陌生地方。但一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又顿生力量——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能够担当大任!”

在江西的两年时间,他见证了格林美江西园区的快速发展,产业从电子废弃物到报废汽车,再到废塑料、废五金产业,循环园区一步步扩大。“从陌生到得心应手,不断开拓新领域,我和格林美一起成长。”

2016年8月,张世庆再次迎来人生的转折点,被调到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没有了两年前工作调动时的忐忑,因为他相信只要“能吃苦,好好干”,不管到哪里都一样。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阳逻的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在电子废弃物拆解车间见到王翠华。她在7日晚上从荆门赶到武汉产业园,8日早上一大早来到原来车间,指导车间工人如何在拆解工作方面做细、做精。

今年41岁的王翠华2009年入职格林美,当时在格林美武汉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拆解车间,作为拆解生产线1号工位的一名普通员工,主要负责拆解电视机。

“总书记问我是哪里人,一个月多少工资,有没有休息,以及住宿的情况……”王翠华说,总书记问得很细,和蔼可亲,“我也放开了,真实地回答总书记的提问。”

王翠华说,总书记的一席话,让我们每个员工都感受到了巨大鼓舞,我更加坚定了坚守岗位、服务社会的信念。

当年,格林美公司领导层得知王翠华家住荆门,女儿正在读初三的情况后,公司领导征求她的意见后,立即把她调到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工作,并担任电废事业部拆解车间的班长,由于王翠华工作突出,2013年11月提拔为电废事业部拆解车间副主任,2016年成为车间主任。如今女儿也考上了大学。

王翠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作为公司员工,一定不忘嘱托、不负期许,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工作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 义务为老人和残疾人送餐 这件大好事会一直做下去

时间:2018年4月26日接近中午时分

地点: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

现场: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器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社区公益组织培育和运行情况。听到公益组织义务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送餐服务、解决生活难题时,总书记称赞他们做了件大好事。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向总书记介绍了技艺传承情况,总书记希望他的剪纸工艺后继有人。接着,总书记走到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孩杜诚诚面前,听她介绍开展为盲人讲解电影服务情况,夸奖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2018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在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  新华社发

追访:

“总书记握着我的手说: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我感到这是对我们社工群体多么温暖的鼓励、多么殷切的期望、多么沉甸甸的嘱咐。”7日,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汪洋说。习近平总书记听到他们给老人和残疾人送餐后说的话,让他感受颇深。

汪洋说,在工人村街社会组织孵化器办公室,习总书记看到他桌上放着一张6元餐票,微笑着询问“6元可以吃什么”“多大年纪可以去吃”。听完回答后,总书记再次伸出手,说“谢谢你们,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汪洋说,一股暖流在他心里流淌,眼圈有些热,他会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武汉剪纸传人毛明月说,全国有很多剪纸人,他不算是剪得最好的,却是最幸运的一个。

当总书记看见他拄着双拐,就加快步伐走过去跟他握手,询问他武汉剪纸的特点是什么?毛明月回答,武汉剪纸以刀刻为主,并向总书记展示他的三幅作品:《不忘初心》《武汉新港》和《青山新江滩》。介绍《武汉新港》时,总书记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武汉新港。”

毛明月将《青山新江滩》送给总书记,总书记把作品接到手上,主动走到毛明月身边与他合影,临走时嘱咐他,要把剪纸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现在,毛明月在青和居社区不仅有自己的工作室,带了徒弟,还到社区“四点半学校”去教孩子们学习剪纸技艺。

社区残疾人协理员杜诚诚说:“总书记见我坐着轮椅,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前,弯着腰,俯下身子微笑着和我握手,像长者关心晚辈那样,轻声细语地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

她说,向总书记介绍给盲人讲电影的工作时,总书记一边侧耳倾听,一边频频点头。听完她的介绍,总书记夸奖说,为盲人讲电影,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并满脸慈爱地说:“谢谢你啊!”

“眼泪‘唰’地一下就淌了下来。虽然这8年下来,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总书记这句真切的‘谢谢’,让我觉得受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谢谢’,是对像我一样有着残疾身躯的人的一种巨大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杜诚诚深情地说。

5 80岁老人发挥余热加入“天天敲门组”为居民服务

时间:2018年4月26日

地点:青山区青和居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现场:80岁的喻望香老人对总书记说,您领导中国干得这么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还想再活20年。习近平总书记回应她:“你可以,还可以再增加20年。”总书记笑了,喻望香笑了,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总书记视察结束就要离开时,棚改回迁居民吴传发大声说:“总书记我有个请求,为了永远铭记这幸福的时刻,请总书记与我们合个影!”合影两个字还没说完,总书记就笑道:“就是照相嘛!来来来!大家都来一起照!”在场的干部群众都围在总书记身边,镜头已经对准大家了,这时,总书记回头一看,有个人被挡住了,总书记说:“哎!后面那个同志把头伸出来,大家都露个脸嘛!”

追访:

“总书记说了要我活到120岁,我要争取活到那个岁数,再请总书记到我家里来做客。”7日,80岁的青山棚改回迁居民喻望香笑着说。

喻望香说,1956年,她随公公一家从汉口江边搬到了青山桥头村,支援武钢建设。两年后,丈夫调进了一冶,从事装卸工作。他们一家就在工人村安了家,一直住到2010年搬进青宜居小区一套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住房,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感谢党的好政策,不然我一辈子都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

“工人村棚户区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苍蝇蚊子老鼠到处跑,上厕所要走好远,到公共厕所去上。”喻望香说,她的4个子女都在工人村棚户区长大,孩子们虽然条件苦,但都懂事听话,“放学了就自己搬个板凳到屋外写作业,不到江边去玩水。”

现在,喻望香已经是四世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不仅子女们经常回来照顾她,社区“天天敲门组”成员每天也都上门看望她,帮她送去饭菜,做做家务,陪她聊天。

喻望香入党58年了,一直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也是“天天敲门组”第一批志愿者成员,“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还要尽力发挥余热,多为居民服务,幸福生活好好过。”

“回想起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有那样的勇气请总书记合影,更没想到总书记的心与老百姓贴得那么近,对百姓的心情那么体察入微,合影留念都不忘记让每个人‘露个脸’!”7日,青山棚改回迁居民吴传发说。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考察。在社区一楼便民服务大厅,76岁的吴传发表演了一段他自己创作的湖北慢板,名字叫作《幸福不忘共产党》。

总书记听完后,握着吴传发的手,笑着问他是不是专业演员。吴传发说,他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总书记说:“湖北慢板我是第一次听,你演得很好!”

吴传发是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青山区文明市民、社区共建十佳明星。他说,为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他又新创作了一段湖北慢板:两个一百年,未来美如画,全国人民进小康,一个都不差!我今年七十六,身体顶呱呱,活到两个一百年,我不嫌年纪大,湖北慢板还要说,我天天把党夸!对!湖北慢板我还要说,天天把党夸!

6 总书记风趣的点评让人兴奋 摄影师回工人村看沧桑巨变

时间:2018年4月26日

地点:青和居社区,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

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一张棚户区老百姓夏天光着膀子在屋外吃饭的老照片,风趣地说道:“武汉的夏天还是很热的,还喝着小酒呢。”

追访:

“没想到这张照片引起了总书记的关注,还做了那么风趣的点评,真是让人兴奋,倍感荣幸。”7日,66岁的武汉摄影爱好者蔡维祥对长江日报记者说道。

蔡维祥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2013年7月14日,当时是青山区即将进行棚户区第二期改造,区委宣传部委托长江日报组织长报摄影记者及武汉地区摄影爱好者共20余人,为工人村棚户区留下影像记忆。

“照片中这个中年男子很随和,一点都不反对我们拍他,我们就边跟他对话边拍摄,这样表情自然些。”蔡维祥说,当时那个男子说:“这里马上就要拆了,我们就要住新房子了。”

蔡维祥说,拍摄工人村棚户区的时候,看到那里确实居住条件很差,但住在那里的居民还是很乐观,特别是听到要棚户区改造的消息后,觉得生活更有盼头了。

现在,蔡维祥偶尔还会去工人村棚户区看看,“变化太大了,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沧桑巨变、恍如隔世。”(记者汪文汉 汪洋 李锐 通讯员白洁 邹笑 彭亚楠 实习生陈蕾)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