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精神”彰显城市“匠心”61岁武汉长江大桥 百万颗铆钉无一松动

时代的洪流奔腾,武汉两江之上的众多桥梁,彰显着城市的“匠心”。《长江日报》8月14日刊发的《“红桥精神”托举汉阳强起来》报道,在更多市民、网友中引发共鸣:“红桥精神”是武汉人民追求卓越的象征,无论身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无论是建桥还是筑城,都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出我们的幸福生活。

严苛的施工标准成就“桥坚强”

如果要找一个彰显武汉质量的标志性建筑物,大多数武汉人会同意:非武汉长江大桥莫属。

这座61岁的“爷爷辈”桥梁,建成至今被撞了77次,经历过无数次洪峰的侵袭,依旧“身强力壮,精神抖擞”,是国内投入营运时间最长、运量最大的桥梁,被赞誉为中国的“桥坚强”。有关桥梁专家检测后认为,若养护得好、管理得当,可使用百年以上。

这样的质量是如何炼成的?中铁大桥局原副总工程师刘长元回忆,武汉长江大桥的钢梁铆钉连接固定,“近乎严苛”地要求施工精度,“先将冲钉打入孔眼定位,再将烧到1000多摄氏度的铆钉趁热铆接。铆工打一个冲钉,铆一个铆钉,铆合后,检查人员拿着小锤敲一敲,就知道是否达标,不行就铲掉重铆,最后的误差只有零点几毫米”。

正是由于有这样精细的施工,近年给武汉长江大桥做“体检”发现,百万颗铆钉没有发现松动。经典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这样建成的。

“工匠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

精益求精的“红桥精神”融入了汉阳人的血脉,铸就了汉阳企业质量之魂。汉阳区的代表性企业如中铁大桥局、九州通、汉阳市政、健民集团等,“工匠精神”是它们最显著的标签。

汉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刚介绍,因为这些企业汇聚,汉阳区也是全市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中国质量奖、湖北长江质量奖、武汉市市长质量奖的城区。

“坚守质量传承创新,为企业带来了高质量的发展。”中铁大桥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自明说,大桥局先后打造了2600多座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无一发生质量事故。未来,大桥局不仅要建更多的“桥坚强”,还将探索在桥墩、桥梁上设置传感器和雷达,对行船进行警示,主动防护。

两周前,武汉民营企业百强榜出炉,九州通位居榜首。董事长刘宝林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和市场的敲门砖,只有把质量搞好了,才会打造出过硬的品牌,才会有更加持续健康的发展。

健民集团为了做最好的药,出资建设多个原材料标准化基地。以中药药材五灵脂为例,这是鼯鼠科动物的干燥粪便,市场上多采集野生鼯鼠粪便入药。“我们则在秦岭深处建了养殖基地,给鼯鼠盖房子,喂最好的食材,只为采集最佳药材。”健民集团总裁徐胜说。

“匠人情怀”打磨“精致汉阳”

“把每个细节做到位,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不愁打磨不出最精致的城市。”汉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鹦鹉所鹦鹉辖区负责人熊晓东说,他每天要接受大量咨询,处理各种投诉,但并不嫌烦,“用极致服务精神换来群众认可,很有成就感”。

为了确保将每个绿化带浇水浇透,汉阳园林绿化队队长何涛随时随地都带着一根铁棍,插进绿化带的土里进行检查,成为队里保证施工质量的“定海神针”。这也成为绿化队的传统延续下来,保证了在军运会等重大项目上的施工质量。何涛说,他总在提醒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决杜绝“差不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算做螺丝钉,也要认真地做最精细的螺丝钉。”汉阳区城管委打造了“智慧城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常中秋说,系统实现了线上精准快捷化办公,还实现了各部门间的相互连通,互相推诿的现象消失了,市民满意度也更高了。

【网友互动】

网友“清*^o^*”:正是这些追求卓越的人的坚持,才有了我们武汉这座城市从未停止向前的步伐,让大武汉更具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网友“荆朙”:武汉人对桥的偏爱,既是源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自豪,更是武汉人建桥技术的艺术化而蜚声中外——武汉人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网友“黄bǎo莉”:改革开放40年,我觉得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桥”。武汉的桥由原来一桥飞架南北,到现在的11座跨江、11座过水,由桥看得出武汉的发展和通融!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肖娟 实习生王雪娇 叶艺欣

【编辑  肖月】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肖娟 实习生王雪娇 叶艺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