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位老师不简单!学生拉条幅呼喊:“吴文君,我们爱你”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2日讯 虽然只是一名教思想品德的小科老师,跟学生相处的时间多数只有匆匆一年,但每年教师节总有一批毕了业的“小迷妹”和“小迷弟”不惜“轻轨+狂奔”争相来找她。哪怕只为看一眼,说上一句:“吴老师,我想你啦!”这个吴老师就是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的吴文君。


▲吴文君老师

点击观看视频走近吴文君老师

乐当学生的成长“吐槽袋”

今年34岁的吴文君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个小质朴的她因为能言敢“怼”,从一众“三高”(高学历、高身材、高颜值)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的一名思想品德老师。


▲吴老师给学生们上课

初出茅庐,为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吴文君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不仅肩负着给学生传道授业、查漏补缺的重任,还要经常扮演“解语人”,为学生纾解各种心理焦虑。

“不时有学生跑来向我倾诉,有的嫌父母管得太宽,太唠叨,有的觉得父母疑神疑鬼让家里的氛围太压抑……”看着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吴文君总是先当“吐槽袋”,然后通过自己的成长体会为他们支招,以化解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的“亲子危机”。

今年5月,在一场主题为“绽放激情 致礼青春”的校园活动中,一大拨“小鲜肉”“小鲜花”在一两千人的注视下,拉着条幅扯起喉咙喊:“吴文君,我们爱你……”


▲吴老师和学生们


做孩子们的润心“朗读者”

2010年3月2日,是吴文君最感痛心的日子。那天早上她要上第一节课,天还没亮就出了门,怕吵醒父母连招呼都没打。上课时,她把手机放在办公室抽屉里。课间时分,因为几个学生拉着她答疑,她甚至连口水都没喝又接着去到另一个班上课。两节课后,她回到办公室时发现有20多个未接电话,都是家里打来的,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她回拨过去,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妈妈颤抖的声音:“你爸——走了!”那一刻,她突然变成了木头人,没有表情,没有眼泪……

父亲离世后,吴文君又多了一重身份——朗读者。课上,她会在传授课本知识之余,结合单元特色为学生们朗诵一些传递家国情怀的诗词美文;课下,她还加入到话剧社、“江城朗读者”等群体,走进社区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表演,去温暖一颗颗孤独的心。



“过去我们一说‘都是为你好’,孩子就翻白眼,结果我们越用劲,反作用力更大。在吴老师的影响下,孩子不仅成绩提高了,也更能理解我们当父母的良苦用心,合力效应就产生了。”一位毕业生家长在写给长江日报“寻找最燃青年教师”的推荐信中对吴文君的“润心教育”十分感佩。

一堂课成全国同行的“标杆”

如何练就优秀?吴文君给学生们作出示范。今年4月,吴文君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她被教育部选中作为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第5课——“传承中华文化之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试讲师。

“过去讲灿烂的中华文化只是介绍,学生了解,现在一个‘传承’要求就提高了,先要找到根在哪儿,再才能谈如何传承。”教学中,吴文君向来主张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次她大胆借鉴央视热播节目《国家宝藏》的形式,与本土资源相结合,请学生走进省市博物馆、档案馆,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从而产生深深的文化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十余天里,吴文君听取学生、老师等多方意见,将教案修改了22稿。今年5月,在由教育部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国家级教材培训中,吴文君主讲的这一课得到了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位同行的广泛认同,被有关专家誉为“标杆”。

文丨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视频制作 | 秦卉林

【编辑:施政】


(作者:向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