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目而视· | 於可训:先生本色是诗人

文/蔡家园


蔡家园 评论家、作家。换一种视角直面文学与人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於可训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是一位声名赫赫的学者和评论家。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卓有成就的作家。新近出版的《於可训文集》煌煌十卷,其中九卷收录的是文学研究与批评成果,一卷收录的是他发表过的部分诗歌、散文和小说。尽管创作的内容在整部文集中所占比例较少,但是仍然足以让人惊叹。它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於可训取得的成就,也为我们全面认知和评价他提供了生动素材。

    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一部又一部书不仅构成一条文字的河流,而且构成了一条生命的河流。《於可训文集》洋洋四百余万言,呈现的正是一条宽广而深邃的河流。

    四十多年来,於可训在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个领域勤奋耕耘,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独立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以强烈的“史论”色彩、独特的叙述框架和文学分期,被学术界誉为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文学史研究路径”。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学批评的核心理论问题,脉络分明,举例精当,文字简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他的《新诗体艺术论》和《当代诗学》系统梳理中国百年新诗的文体形态和诗学观念,对于当代诗歌如何吸收中西诗学传统具有启发意义。他的《王蒙传论》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关于王蒙研究的厚重之作”,不仅全面揭示了王蒙的文学成就,而且展现了其知人论世的丰富阅历以及出儒入道的体认能力,在“心灵对话”与“灵魂探险”的过程中折射出思想的光芒。

    从出版第一部评论集《小说的新变》开始,於可训就显示出卓越的批评才华。他为《小说评论》主持“小说家档案”16年,推介了包括莫言、陈忠实、张炜、韩少功、贾平凹等在内的近百位中国当代最为活跃的作家,每期撰写的主持人语独具手眼,广有影响,开创了“说话体”的批评新风。仅就湖北文学而言,他对新时期以来湖北大大小小的作家几乎都有评论,从方方、池莉、刘醒龙、熊召政、陈应松一直到刘继明、晓苏、曹军庆及至更年轻的李修文等莫不如此,对于推动湖北作家的成长和成名可谓功莫大焉。正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於可训的文学研究和批评呈现出稳健、敏锐、开阔而深邃的特点,在当代文坛自成一家。

    作为一名学者和评论家,於可训无疑拥有强大的理性,但是,这种理性丝毫没有遮蔽其“诗心”。正如李贽所言,他始终葆有一颗“童心”。以这样的赤子之心从事学术研究,任何艰涩诘诎的理论也会变得清通可爱;以这样的诗意情怀从事文学创作,任何小说、散文也会散发出动人心弦的魅力。

    早在上大学之前,於可训就是颇有名气的“工人诗人”,文集中收录了几首他早期创作的诗歌,文字洗练,意境优美,洋溢着那个时代热烈、真诚的青春气息;他后来创作的《晕地》等诗歌则饱含哲理,深沉蕴藉,更具个人化色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写了不少旧体诗与打油诗,如《腊八唱和》《和遇春CSSCI三刺》,前者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师生情谊,后者讽刺学术期刊的非正常生态,语言幽默风趣,一个睿智、通达而可爱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於可训还创作了不少小说,如收在文集中的长篇小说《地老天荒》,以扎实的写实功力受到好评;“浮生杂记”短篇系列,深得中国笔记小说的神韵。他发表于《长江文艺》的短篇小说《金鲤》,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年轻人纯美的情感,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圆融境界,堪称优秀之作。

    评论家叶立文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於可训“那个自由的灵魂在沉潜学术、品味人生中自由飞翔”,堪称知言。正是因为他有一颗不羁的追寻美和诗的心灵,所以他的文字就像燃烧的火焰,总是散发着温暖和光亮,不仅呈现出一位学者、批评家和作家的才情与智慧,而且映照着一位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命情怀与人生境界。正所谓:文苑躬耕四十载,“灵魂探险”著雄文。出儒入道觅自由,先生本色是诗人!【编辑:袁毅】



(作者:蔡家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