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校园 江岸区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人工智能教育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5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刘杉)30秒内,让机器人将若干轮毂运送到得分区域,并完成“高吊”等指定动作。15日,江岸区“2018年全国科普日暨机器人进校园校际联赛嘉年华”活动在长春街小学举行,在向来被视为男生“主场”的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许多女生的表现也相当不俗。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育才小学、育才可立小学、长春街小学、鄱阳街小学、新村小学、花桥小学的30支参赛代表队按抽签顺序进行“捉对”竞技,每队4名队员轮番上阵,以30秒为限,操控各自的机器人在工程区域内将红、黄两色的轮毂绕过障碍物,运送至得分区域,并完成一系列指定动作。

“噢㖿,我刚完成了高吊,裁判的哨子就响了!”育才可立小学四年级女生陈艺文“压哨”拿下4分,相当于运送4个红色轮毂的积分,兴奋地跟队友击掌庆贺。陈艺文说,三年级下学期时,学校开了机器人课,每周四或周五上一次课,同学们觉得特别有意思。

记者注意到代表各校前来参赛的120名队员中,女生约占总人数的四成,其中许多女生在比赛中的表现令男生都连连称赞。“女生比较细心,比赛中不像男生那么急躁,有些转弯之类的小动作控制得刚刚好。”长春街小学四年级女生蒋欣然说。

据了解,江岸区中小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已有20年之久。早在1998年,武汉市育才二小便成立了机器人活动小组;2002年,该校学生在葡萄牙举行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中获得了亚军,这也是中国小学生第一次在世界性机器人赛事中获得奖项。2008年,江岸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率先在全市建成了第一个区级机器人活动室。

“尽管有着20年的教育积淀,但广受学生追捧的机器人技术教育却一直以‘课外’、‘选修’、‘少数学生参与’的方式呈现,这与当前国际环境下人工智能加速度发展的现状并不匹配。”江岸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方调研,最终该区科协与区教育局达成共识,确定了“让辖区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目标,并列出了三步走的实施策略:2017年,先行在全区5所条件较好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中试点“机器人技术教育”;第二步,力争在四年内实现辖区中小学接受机器人技术免费培训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10%;第三步,力争在下一个五年内实现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普及。

今年,江岸区在与市政府签订的《武汉市“十三五”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书》中,将“重点打造机器人技术进校园特色科普工程”定为了特色目标。目前,区科协和教育局形成战略合作,以“政府购买、企业参与、学校主体、普惠学生”四轮驱动的方式,共同出资80万元启动机器人技术教育试点工作。区科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师、配套教材和系统课程;区教育局为试点的5所小学配建了专用机器人活动室;5所试点学校为三年级学生每周设立两节“机器人技术”课程,以保障人工智能教育的有序实施。

图为孩子们现场进行“捉对”比赛 记者向洁摄【编辑:施政】


(作者:向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