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电商“国家队” 重塑农村流通主渠道,武汉市供销社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1日讯 近年来,武汉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凤凰涅槃”,农村流通“主渠道”、为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越来越大,呈现系列新变化:一是为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服务延伸到耕、种、管、收、售各环节,农村综合服务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二是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供销社数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质量明显提高,初步扭转了基层长期薄弱的局面;三是综合实力较快提升,连续5年以27%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购销总额达722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净资产较2010年增长104%。

“供销社又回来了!”随着近年来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供销社干部职工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信,农民群众叫好。去年10月,武汉市供销社举行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隔25年再次恢复理事会和监事会,来自全市供销系统的15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市供销社主任高福宝表示,供销社重新明确了性质地位和宗旨目标,未来5年,以打造成为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目标,聚焦现代为农服务、合作经济发展、再生资源管理三大职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和“三乡工程”。


武汉市供销社电商运营中心一角

从田间到餐桌 电商“国家队”推动农产品上行

市供销合作总社作为全市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流通服务网络覆盖城乡。近年来,该社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着力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通过完善营运体系,搭建网销平台,集聚优品资源,拓展“四进”渠道,培育电商人才,加强宣传推广,促进联合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农村电商“国家队”。以“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生产资料到田间地头”为发展宗旨,成立武汉农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武汉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农村电商市级运营中心、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和湖北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中心、武汉农村电商创客之家先后投入营运。开通京东、供销e家中国特产武汉馆、微店等电商平台,借力农村商业银行、侨亚养老等专业电商平台,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帮助实现增效增收。

开展广泛合作联合。5月,武汉市供销社旗下农村电商公司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设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合作建立武汉农村电商培训体系,搭建农产品“进校园”试点平台,共建武汉农村电商培训与实训基地,为武汉农村电商创业就业培训、精准扶贫惠农工程等提供专业化服务。

乡村振兴,创客先行。7月,农村电商公司与长江日报都市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农产品“四进”活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江日报“创客之家”在农村电商运营中心揭牌,现场吸引多位农业创客、留汉大学生代表参加,他们纷纷表示,渴望通过“创客之家”寻求合作机会,愿意成为“农民连接市场的‘眼睛’和吆喝叫卖的‘嘴巴’”。

拓展农产品“四进”渠道大力开展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的“四进”工程,目前平台先后吸引数十家知名品牌入驻,线上、线下商品分别达到300和1300余种,联系100余家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实体,构建了生鲜食材食堂配送和团购、福利订配两大体系。

开辟扶贫新天地。实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惠农工程,依托网销平台实施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网销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特产古法红糖近2000盒,解决滞销难题;莲蓬、小香薯、蔡甸豆丝、黄陂土鸡蛋、江夏法泗大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并远销新疆博州。

“点溪园”古法红糖上了农博会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 探索合作服务“武汉模式”

武汉农村电商网络直播农产品推介

今年以来,市供销社深化综合改革,积极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武汉模式”。

价格保险让农民转悲为喜。“天气持续干旱,原以为今年自家种的甜玉米又得亏本,现在好了,没亏。”今年7月25日,得知自己为甜玉米投保的保险赔付要到账,汉南区60岁的农户邓文斌转悲为喜。

今年5月,邓南供销社结合全市供销社开展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工作,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汉南支公司合作推出“甜玉米价格指数保险”,以不低于市场价0.8元/根价格,成功出单8500多亩甜玉米。6月恰逢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加上其他市场因素,汉南甜玉米遭遇近10年难遇的销售困难,销售均价只有0.67元/根。根据签订的保险协议,平安保险公司将补偿签约农户每根甜玉米0.13元,共为农民减少经济损失220余万元。一改过去农业大包户不敢种、农民不想种的尴尬局面。

“三位一体”让农民全程无忧。打造标准化种养殖基地,构建“五统一”的生产合作模式。蔡甸区裕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开展“三位一体”合作经营模式,构建统一种苗提供、 统一农资购买、 统一技术服务、 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生产合作模式。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构建多方位供销合作模式。合作社农产品的销售根据市场变化,方式灵活多样,一方面在武昌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四季美大市场、华南大市场设立销售门店,同时运用“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电商”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运用互助帮扶构建信用合作模式。对社员生产、经营提供资金互助帮扶,对合作社内15家资金有困难的生产大户实行了帮助,年初由合作社垫资购买种、苗、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待农产品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并从销售货款中扣除代垫款,年垫资额超过200万元。

无人飞防让农民省心省力。聘请社会能人、返乡大学生担纲基层供销社负责人。地处偏远的邓南供销社就是由返乡大学生这批“供销青年军”组建而成,他们将服务作为改革的突破点,为了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于2017年率先引进无人植保机,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为农民服务。入秋以来,高温持续,汉南区连片的黄豆受到比较严重的虫害影响,无人机扮演“天外来客”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服务高效、便捷。截至目前,邓南供销社无人机飞行时长累计已达3000分钟,植保服务面积2850亩,节省农民生产劳力成本近6万元。

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 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透过凉亭看官河村新貌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精神,按照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系统整体优势,认真组织开展行业扶贫工作。今年,又联合市委组织部按照有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三农”服务中心、有一个覆盖全面的电商服务站、有一个农民广泛参与的专业合作社、有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项目、有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的“五有”标准,在全市建设50个“党建引领 村社共建”示范村,把村集体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供销社服务“三农”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将精准扶贫成效落到实处。

党建引领帮农民网销农产品。在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投资35万打造全市第一家“党建引领、村社共建”三农服务中心,将村级电商服务点、农资农家店和日用品便利店开进村,与村两委合作,共同打造全市第一家“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样板。围绕该村特色产业古法红糖、鲜活农产品莲蓬,以“合作社+农民+电商”方式,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赢得了当地农民的广泛欢迎。聘请该村在外打拼多年的陈爱国回乡创业,担任电商站负责人,在村党支部、市供销社农村电商公司帮助下,搭上了“供销 e 家”、京东、微店等网销渠道,目前“点溪园”古法红糖成为网红爆款,远销新疆等地区,新鲜莲子通过“四进”走进了机关、社区。如今,10多户留守村民通过电商站纷纷“触网”,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村社共建让“空心村”脱贫。黄陂区蔡家榨街官河村曾是一个“空心村”,因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在外打工,村里1400亩耕地有近千亩抛荒。2016年,市供销社等单位对口帮扶官河村以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奔走争取相关扶持,开展土地平整、架设供电设施,新建抽水站、机耕路,改建和维修塘堰、拦河垒坝,还根据地形地貌、土质差异等因素,实行了土地流转费用200-300元间的阶梯价格。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完善,吸引了官河村农业公司、国英育种公司等进驻,为村集体带来收益3万元/年,相关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14.1万元/年。在大户土地流转承包示范效应的激发下,官河村部分村民开始摒弃“种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积极租种闲散土地。通过2年多时间,成功盘活荒废田地、空闲地共计1147亩,水域70亩。截至目前,除村民自种耕地外,全村可用耕地、空闲地全部拓荒。

科技助力促农产品生产销售。武汉供销现代农业集团投资在新城区设立智能配肥站和新型庄稼医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万亩,试验田调查数据显示,不仅长势明显好于普通田块,而且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15公斤,每亩可增收10%—20%。同时,在偏远村建设农产品分拣加工厂、冷链物流设施、产地交易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全国总社“供销e家”、淘宝、京东、深圳卖货郎等全国平台,将特色农产品卖往全国,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撰文:周韧 胡毅 彭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