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看老物件讲述40年生活变迁

老武汉家庭一角场景复原 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6日讯(见习记者吴嘉豪 通讯员卢奕)武汉国棉二厂的搪瓷杯、武汉市粮油票、纳凉竹床……一件件带着老武汉人生活印记的物品,讲述着江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9月26日,辛亥革命博物馆举办的“我爱我‘家’——江城百姓生活40年变奏曲”开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来回味老武汉的记忆。

三洋牌收音机勾起市民回忆 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展厅里摆放的一台缝纫机围满了观众,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这是我爸妈结婚时候购买的。” 捐出这件展品的马光明说,上世纪80年代,结婚必备“四大件”,又称“三转一响”,缝纫机就是其中一“转”。 1988年马光明父母结婚时采购了这台缝纫机,它带给他们的都是温暖的回忆——当时他家的枕头套、床单、被罩,包括全家穿的衣服,都有这台缝纫机的功劳。家里买第一台电视的时候,妈妈还专门缝制了电视罩。

现场参观的刘高潮指着展览的“飞鸽”自行车说,他1984年买的一辆二六自行车现在还可以骑。今年62岁的他曾是武昌区物资公司的员工,1984年他花了160元买了这辆自行车,当时自行车是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家上下班都骑它。看完展览他感慨不已,“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变化太大了。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更能体会祖国的伟大,这样的展览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看看。”

市民驻足观看80年代自行车照片 见习记者吴嘉豪 摄

本次展览以普通武汉人的视角,用100余张老照片,280件展品,包括生活票证、搪瓷制品、奖状奖章、收音机、电视机等日常生活用品,展示了上世纪70—90年代老武汉人家庭生活的变迁。立足江城视角,给武汉市民提供了一个回顾武汉改革开放历程的窗口,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的巨大成就。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小学课堂、供销社等互动体验场景,并通过AR技术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当时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大哥大等物品,手机一扫,就能在“电视”里点播老版《西游记》等怀旧电视剧。

  【编辑:朱艳琳】

(作者:吴嘉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