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开车便捷太多,“地铁+公交+慢行”成市民出行首选

2018年10月8日,武汉地铁7号线迎来开通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上午8时,长江日报记者在三阳路站看到,乘车客流不大,秩序井然。因该站出入口较多,又与1号线换乘,不少市民下车后先到指示牌前查看出入口。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3日讯 家住汉口百步亭花园的文先生是“有车一族”,但他如今出门已很少开车。“平时上班或办事,搭地铁和公交很方便:出小区大门100米就是地铁阳逻线百步亭花园路站,紧挨着地铁站的就是‘后湖大道地铁百步亭花园路’公交车站。”

文先生介绍,搭乘阳逻线出门,再转乘3号线,一般20分钟即可抵达地铁菱角湖站,再步150米就到公司;每逢周末天气晴好时,他还会带着一家老小,通过地铁换乘可直达东湖梨园,步行10分钟就能到东湖绿道,一家人享受幸福“慢生活”;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停靠有516路、716路等5条公交线路,通过公交换乘可通达武昌和汉阳,还能享受到90分钟内的换乘优惠;在这里乘716路,两站路即可到达4岁女儿就读的幼儿园。

22日,紧邻地铁七号线建安路站的南湖华锦花园小区,私家车辆集体趴窝,居民纷纷选择乘坐地铁上班出行。 记者苗剑 摄

“我们一家5口人,无不受益于地铁和公交的方便、快捷。”像文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武汉市民有个共同感受:随着地铁新线路的不断开通、公交线网的不断优化调整和东湖绿道等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等,大武汉的公共交通出行,确实是越来越便捷、舒适与绿色。

2012年10月,与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一起,武汉市获批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此后至今,武汉市始终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与建议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政府主导力推“八大工程”,公共交通5年投资1535亿

根据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标准和要求,武汉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市交委、市城管委、市建委、市公安交管局、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同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实现“三规合一”,为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雄楚大道BRT,公交车畅通无阻    记者张宁 摄

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创新驱动、集约环保、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武汉市还组织编制了《武汉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构建多元网络工程、打造枢纽支撑工程、实施公交提速工程、推进低碳公交工程、完善智能公交工程、建设慢行交通工程、加强需求管理工程、开展服务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和36项配套措施保障。

2012年至2017年,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公共交通建设投资占比逐年提高。“公交都市”集中创建的五年(2013年至2017年),全市公共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1535.9亿元,其中2017年的公共交通建设投资468.2亿元,较2012年增长316.6亿元,年增长率达28.6%。

2017年11月,汉南地区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  记者张宁 摄

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打造,武汉市公共交通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能力、优化体系结构、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过去的五年,是武汉市公共交通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品质上升最明显的五年。”市交委负责人表示。

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突破730万人次

截至本月,武汉市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0条,总里程288公里,其中6条线路穿越长江或汉江,形成快捷畅达的越江公交体系。同时,武汉市还相继开通运营了多条中运量快速公交,包括首条BRT——雄楚大街BRT、华中地区的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武汉车都有轨T1线,以及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等。

武汉车都TI线乘务员热情服务乘客。    记者张宁 摄

常规公交网络则分期分批动态优化调整,近年来年均新增线路43条、调整线路78条次,目前武汉市常规公交线路已有519条,较2012年增加了212条。其中,开通有微循环公交线路144条和夜行公交线路35条,进一步填补了公交空白,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截至目前,加上新、改、扩建道路中设置的公交专用道,全市共有公交专用道50条共计430公里。从2012年开始至今,武汉市绿道平均以每年20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武汉铺陈延展,目前全市绿道总长“编织”1400余公里。目前,武汉市投放的共享单车有82万辆,并施划1.2万处非机动车停放区位等。

绿道成为武汉慢行交通中的重要元素   记者任勇 摄

公众交通出行,更需“智慧”出行。以武汉公交为例,最新统计显示,可实时精准提供公交到站、换乘路线、定制公交等公交出行服务的武汉公交客户端——“智能公交”的用户已突破600万,手机支付宝上的“武汉公交电子卡”用户同样也已突破600万。

业内专家表示,在武汉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增强、公共交通运输能力与服务品质等不断提升等多种利好的影响下,“地铁+公交+慢行”的复合出行模式,正逐渐成为武汉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含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轮渡)突破730万人次(公交日均客流量410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320万人次)。共享单车也已成为我市日均客运量仅次于公交、地铁的第三大公共出行方式,目前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已突破250万人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分担率已从2011年的52.8%提升至61%。在全国公交客流整体下滑的态势下,武汉公交客流逆市上扬,年均增长2500万人次,市民对公交行业的满意度从2015年的86.67%提升至94.3%。而武汉市的城市拥堵指数从2014年的第7位,也已退居至第47位。(记者王刚 通讯员何苗 吕作武 张惠荣 林奎)

武汉地铁最新线网图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供图)

什么是“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是指一个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和谐发展的区域,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目前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公交都市”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

“公交都市”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和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等。换句话说,市民对于“公交都市”的直观感受是有便捷、畅通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到达城市的主要地区。

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其共同特点为:具有高达60%及以上的公交分担率;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如财政补贴、公共交通换乘优惠、公交专用道等);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等。

去年以来到目前,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已先后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长江日报记者王刚 整理)

【编辑:朱艳琳】

(作者:王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