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趟出“党建带关建、关建促社建”新路子 “一带一促”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引全国瞩目

1月14日至17日,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在武汉市汉阳区召开,这也是中央关工委首次在武汉召开全国工作会议,汉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推进社区社会治理的做法得到全国瞩目。

有统计显示,在汉阳,常住社区的老人和青少年占到社区人口的68%以上,成为影响社区稳定和谐的“压舱石”。

这68%的人群,正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所向,如何通过老少携手,共同做好社区社会治理,汉阳进行了长时间的不懈探索,并在全国率先走出了党建引领,关心下一代工作建设促进(简称:关建促进),老少携手参与社区社会治理的“一带一促”新路子。通过发动占社区人口68%的“一老一小”,带动了汉阳全域80万人口,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汉阳区举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三送”活动

党建为魂,夯实社区社会治理基石

江欣苑社区党员三带基地开展“百人汉绣绣武汉”活动

江堤街江欣苑社区原是渔村,城中村改造后,很多老人无事可做,青少年缺乏人生追求,各种不良现象逐渐抬头。

在区委指导下,社区建立了党建带关建“一核引领,六个融入”的工作体系,成立、完善了以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为主任的关工委组织,形成党委主抓、多方联动的社会治理良好局面。

社区建立非遗产业园,依托非遗文化带动居民,并建立青少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先后有1300余人接受培训,2400余人通过“三带”实现再就业,社区面貌和风气得到改变,“老人和孩子都有事做了,不良风气就消失了”。73岁的剪纸大师刘国瑞深有感触。江欣苑也从“问题小区”华丽变身“全国和谐示范社区”,被中组部誉为全国“村转社区”成功转型的样本。

江欣苑的变化是汉阳各社区推进党建带动关建,促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汉阳区结合“红桥精神”和社区发展新特点,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带”字上,在党委领导下依托党建,强化关建,促进社建,同时强化党建塑魂功能,带领社区居民听党话、跟党走。

汉阳区在社区实施组织领导双责制,建立起区、街(街道、区直单位、民营企业)、社(校)(社区、学校)、组(关工小组)、长(楼栋长、单元长)的“五级组织网络体系”。

社区打造“三阳”“三匠”“三色”活动室、老少活动室、青少年空间、四点半学校等场所,将青少年眼能及、脚可到、手会伸的地方都变成了红色教育的着力点。

此外,汉阳区在各社区举办讲座、研学、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桥梁专家讲述“红桥精神”,在马沧湖青少年空间引进安装VR党建教育设备。通过这些活动,让青少年接受党的教育。

全员发动,居民共建美好生活“幸福桥”

“刚来时社区环境不好,居民素质也差,很多人都想离开,现在大家过年都舍不得返乡”。62岁的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居民孙小鸣深有感触。

澜菲溪岸小区共有40多栋,已入住3200余户。社区居民8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家家都是老人带着孩子,以前乱扔垃圾的情况很普遍,这种现状一度让孙小鸣感觉“住不下去”。

去年3月份开始,汉阳区在澜菲溪岸小区率先试点“社区物业共管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小区11名楼栋管家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逐一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65名清洁员变身“二次分拣员”,在负责日常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对小区垃圾进行二次分拣。依据每人负责的楼栋住户数量,社区会按每月每户补贴2元的标准,向楼栋管家和清洁员发放补贴。

社区还通过四点半学校、寒暑假托管班,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教给孩子们,让“小手牵大手”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对于老年居民,则通过投球游戏让老人们“实战”练习,熟记分类方法。小区还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老年环保志愿队,每周轮流巡逻,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社区也被评为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老少共建星级文明社区。

类似澜菲溪岸社区,汉阳区深入发动社区群众,做社区共建的有心人、有情人、有行人,推进社区社会基层治理。

共建分三个方面,在观念理念上实现共建,打破和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气和惯性,从改观念上行动起来;在思想上实现共建,打破和改变凡事唯我利我和好我,从改心思上行动起来;在行动行为上实现共建,打破和改变我动嘴你动手、我看你干,从行为上行动起来;以此带动和促进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同行。

汉阳区以“四养”(以情养善、以善养德、以德养性、以性养情)为理念,引导青少年从“十爱十护” (爱党护旗、爱家护邻、爱善护孝、爱匠护星、爱物护业、爱净护美、爱花护树、爱湖护水、爱园护鸟、爱老护小)做起,力所能及,点点滴滴变小爱为大爱,小善为大善。社区居民则自发组织开展“嘎巴子多事佬”“咵巴子议事唠”“岔巴子烦事包”等社区民间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实现共治

洲头社区组织孩子们母亲节感恩母亲

10岁的李玉(化名)是洲头街建港社区一户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平时缺乏家庭关心,学习成绩很差,家长和老师都无可奈何。李玉的母亲无奈下向社区青少年空间求助,社工找到了社区志愿者付大发,为李玉提供一对一帮助。

每天放学后,李玉都来参加社区“四点半学校”,付大发在辅导她完成作业后,为她提供个别辅导。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李玉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现在她自己也成了小志愿者,每天她放学就来到青少年空间,给其他小朋友提供帮助。

同样的工作,76岁的张晏生也一直在做。他带领各街道的老年志愿者投身到网吧义务监督工作中,先后领回800多名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让他们变成了志愿者,共同投身社区治理工作。

汉阳区坚持以“三心”(红心、同心、善心)为抓手,搭建民间化、公众化、社会化同心共治平台,整合各方力量,老少共创“三治”(自治、法治、德治)、“五和”(环境和美、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关系和顺、身心和乐)社区。

146名金晖志愿者先后联合近600人次老年志愿者,自发担任社会风尚监督员,与青少年联手监督违法经营,涌现出了邓秀蓉、李群娣等“五朵金花”和“筱云日记”“爹爹婆婆双双监督岗”等多个知名品牌。

正是全社会同心共治的努力,不仅使未成年人失足现象越来越少,社区治安案件发生率更是逐年降低。

文化搭台,社区居民共享和乐幸福

去年9月20日,一场主题为“邻里共赏月,同享老少乐”的中秋赏月大型文化活动在江堤街墨水湖社区举行。围绕中秋佳节,社区老少同台表演,同享和乐幸福,现场其乐融融。

这样的中秋赏月活动,汉阳区已经持续开展8年,深受好评。

汉阳区把十九大“关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承诺,作为关建促社建的追求目标,引领共享同乐,以行动、活动和运动促进社区处处其乐融融,人人乐在其中。

持续组织开展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传统经典的“传统咏流芳”活动。端午节有楚文化情景剧表演;中秋节有“邻里共赏月,同享老少乐”戏曲汇;重阳节有老寿星、小寿星“双星宴”大联欢。

坚持开展以红心、同心、善心,促环境和美、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关系和顺、身心和乐。老少共绘表情包、共装笑脸墙、共贴红花榜、共栽心愿树,携手生态美、携手老少乐。

曾经的城市建设者 如今的青年“塑魂人”

汉阳“五老”努力奔跑

践行“红桥精神”

汉阳是武汉桥梁连接最多的城区,因桥而扩建,因桥而勃兴,在建桥、筑城、塑魂的积淀发展中,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千亿。

亲历了建设“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峥嵘岁月,沉淀了“中国建造”中蕴含的拼搏奋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奉献为民的“红桥精神”,汉阳这片人文底蕴悠久的热土,正是在无数建设者的推动下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

曾经的城市建设者,如今的青年“塑魂人”。汉阳团结了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队伍,累计超过1万人。

老同志们不占编制,不拿工资,乐于奉献,提出了“图事业身体力行做愚公,图未来老少携手做知音”的口号,大家都以“二次创业”的心态努力奔跑,以实际行动在社区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光和热。

他们正是一群不服老的“红桥精神”践行者。

82岁李循江:

不拿美国绿卡 常留一颗红心

李循江向“五老”和团干作报告

出生于1937年的李循江曾是孤儿,在党的培养下,在教育系统干了35年。1998年退休后,他谢绝众多私立学校的重金返聘,一心扑在青少年工作上,一干就是21年。

李循江的女儿、女婿早已定居美国,曾多次劝说他拿美国绿卡,家人团聚,都被他拒绝了,“我在美国住了半年就待不住,更喜欢每天去参加社区治理工作”。

最让李循江骄傲的是,他做的点滴工作都促进了社会进步发展:参与帮教矫正,去监狱为服刑人员讲课;资助社区贫困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现在这位年轻人也从事了教育工作,立志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

作为“五老团”成员,李循江的思路非常开放,“几年前大家刚开始用微信时,我也很快会用了,非常方便”。每次去美国看望女儿,他都是一个人出行,所有流程全都自己搞定,他甚至还琢磨,能否把汉阳区社区治理的特色做法,带到美国去,“老少携手,世界大同”。

76岁张晏生:

曲艺为媒 红色传承生生不息

张晏生以文艺形式教育青少年

在汉阳区钟家村社区,有一个“张晏生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它是汉阳区乃至武汉市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基地,是传播党的理论的重要阵地。

张晏生坚持55年学雷锋,一辈子做好事,是中国民间申奥第一人。1998年,张晏生从武汉冶炼厂副厂长岗位退休后,主动学习湖北大鼓、湖北道情等地方曲艺,并创作文艺段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向青少年宣讲党的理论。10多年来,他在各地义务宣传演出近千场次,创作曲艺作品1100段(首)。

2009年起,张晏生投身到网吧义务监督工作中,深入网吧第一线,检查了一个又一个网吧,劝导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

张晏生说,“红桥精神”红色为底,奋斗为魂,作为汉阳人,他能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格外自豪。

57岁蒋艳月:

带好社区青少年 安了繁忙家长心

蒋艳月在给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洲头社区的青少年空间,开设了暑期托管班、四点半学校,解决放假、放学后双职工家庭孩子的看管教育问题。”蒋艳月是洲头社区“五老”志愿者,她说,“这样的工作,体现了社会的和谐和温暖,是很有价值的社会治理实践”。

据介绍,仅去年,洲头社区全年累计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活动40余场,四点半学校全年开放超过200天,寒暑假托管班全年累计开办各类活动60天。

“作为志愿者,我给孩子们讲了不少革命历史故事,让他们更懂得感恩,更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人”。蒋艳月说,她还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感恩的心》《青春修炼手册》,这些歌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家长也都特别感谢”。

社区“五老团”成员都是退休老人,他们发自内心的为居民服务,做好志愿工作,教育好青少年,蒋艳月说:“少年强,祖国强,每个家庭和谐幸福,整个社会才会温暖和睦。”

策划:汉阳区委宣传部 汉阳区关工委   

撰文:肖娟 史强 刘晶晶 熊友明 赵雨 黄璜 陈珍 吴明卉 胡海 徐静

【编辑  高阳】

(作者:肖娟 史强 刘晶晶 熊友明 赵雨 黄璜 陈珍 吴明卉 胡海 徐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