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真实客观报道新闻

2018年5月18日下午,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外排着长队,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不少是“充场”者    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摄

2018年2月6日下午3时许,硚口区武胜路移动营业厅外,20多位市民排队等着进门  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摄

2018年6月,长江日报记者深入“信用消费卡”公司揭露骗局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9日讯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追索真相,提供真实客观的报道,是媒体天然的职责使命,无论是用墨水、电脑键盘还是互联网。我们不停下追索的脚步,坚定为民情怀,用报道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调查不是“找茬”,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真相;明辨是非不是“拧巴”,是把是非对错弄个明白,让谣言和骗局无路可走;舆论监督不是“杠精”,是瞭望社会,发现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

我们沉入生活,感受社会的脉搏;我们透过表象,触摸事实的真相;我们始终坚信,来自真实的力量,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网红店外的长龙是真是假

记者暗访揭开排队“充场”猫腻

网红店门前常常排起长队,排队者是真“粉丝”,还是商家安排的“托”?不少消费者对此都充满疑问。2018年5月,江汉路上一家挂着“鲍师傅”字样招牌的店外,就排起了这样的长龙。

长江日报记者带着疑问深入调查。5月中旬,记者连续多日探访武汉市内各大商圈,整合各种信源,大量零散线索纷纷指向同一个事实——确有部分网红店雇“托”排队。

为彻底揭开雇“托”排队真相,记者不断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获悉“充场”这一雇“托”排队的行话,同时,暗访潜伏进“充场”群体,最终觅得在上述“鲍师傅”糕点店的充场机会,一天之中,记者亲身参与“充场”12小时,重复排队——购买——交货——再排队的“充场”流程10次,采写出《这家网红店排队的有“托” 排12小时90元》的报道,细致揭开“充场”猫腻。

报道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有网友评价称:“这是‘戳破了皇帝的新装’”,更有人认为商家的此种行为就是欺诈。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个媒体转载,长江日报头条号阅读300万+、评论7000+、转发3万+,首发视频微博点击量279万+,微博该话题上升至当时段热搜排行榜第一,央视连线长江日报记者。

报道引发工商部门介入,最终确定该店违反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四款的规定:“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工商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涉事企业总部也向消费者道歉。

2019年1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再次探访该店,门口没有了大排长龙的现象。旁边一商户称,自从被媒体曝光后,该店门前就少有排长队的情况,他说:“开店还是需要靠产品和服务质量说话,玩套路、制造口碑假象,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记者手记

从草蛇灰线式线索,理出背后的真相,再呈现到读者眼前,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个记者的分内之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不被商家的小伎俩蒙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

同时,我更是一名记者——深入暗访,不断寻求突破、探明真相,履行媒体舆论监督职责。

采访中,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时代,部分商家在打造“网红店”这件事上跑偏了路。短期内,确实有一些消费者会被假象所蒙蔽,但这些商家似乎忘记了诚实守信经营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口碑的道理。

消费者能够因为一时的“喜跟风、好从众”的消费心理,将你炒成网红,但是这个“泡沫”一旦被戳破,人气的船说翻就翻。与其费尽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练好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内功,才能像那些百年老字号一样,成为名副其实、长盛不衰的“网红店”。(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整理300多条网友留言

一个月调查走访让携号转网省时省力

2018年1月初,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的一条投诉线索引起记者注意,线索称,江夏区纸坊街的一个移动营业厅撤销了办理携号转网的权限。

携号转网,这一便民举措广受市民关注,然而,无处办、不好办,一直是市民们心中的痛点。

上述移动营业厅为何撤销携号转网功能?这一现象在全市是否普遍存在?如何让市民们更好地享受携号转网的便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为将报道做出力度,记者在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平台整理出一年内的300多条同类投诉,逐一分析归类,问题浮出水面——14家可办理携号转网的移动营业厅中,陆续有11家被回收办理携转的权限,最终只剩下3家可办理携号转网业务,且全部集中在江北中心城区。

为核实线索分析的结果,记者对14家营业厅逐个走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稿件刊发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018年4月份,携号转网营业厅恢复至14家。

近日,记者回访发现,在报道推动下,武汉移动公司配合新推出的短信携号转网资格查询系统,进一步简化携号转网流程。客户查询自己是否符合携转条件时,不用再前往携转营业厅排长队,只需发送一个短信即可查询。若符合条件,客户只需再发送一次短信用以收取携出授权码,再凭此授权码,直接前往携入运营商办理携号转网,省时省力。(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揭露“信用消费卡”骗局

联动警方捣毁18个窝点

不看征信,不看有无银行不良记录,只需缴纳几千元钱,就可以获得一张可透支、可贷款,还可零首付购车、购物的“信用消费卡”?2018年上半年,不少市民接到上述推销电话。

“信用消费卡”到底是什么?背后有什么猫腻?长江日报记者深入探访后,与一位22岁初入社会的小伙小杨取得了联系——小杨应聘进入一家对外声称名为“北银创投”的公司,接触到种种诈骗黑幕后,良心触动,上班4天后决定离开公司。

除了揭露骗局,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这篇报道推动相关部门行动,彻底铲除诈骗窝点。随后,记者进入这家公司,几天时间内,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诈骗话术,弄清诈骗流程的同时,搜集整理了大量诈骗证据。

2018年6月12日,长江日报11版《记者卧底揭开“信用消费卡”黑幕》报道,让一直被蒙着一层“黑布”的消费卡推广电话及背后的诈骗流程公之于众——所谓的“信用消费卡”不仅无法贷款,而且卡内金额只可在指定的高价商城抵扣部分商品款。

稿件刊发后,记者将前期掌握的大量录音、照片、视频等证据传至警方,协助警方打击诈骗窝点。武汉市公安局结合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接到的相关报警,调集刑侦、网安等多个警种以及9个分局共500余名警力雷霆出击,一举摧毁藏匿在武汉的18个同类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394名,刑拘198人。(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重要稿件目录

工头带队 暗号接头 买后退钱 “日薪”90元

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

长江日报 2018年5月22日报道

锦绣人家小区“地下世界”隐患重重

居民楼地下室藏着宿舍冷库加工厂

长江日报 2018年8月12日报道

记者17天暗访揭地下菲佣中介

警方交易现场端掉疑似窝点

长江日报 2018年6月21日报道

骚扰电话为何断不了根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 2018年7月15日报道

“花楼城管”不查占道反要查举报者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4日报道

业委会用小区60万元公共收益买理财

盈利准备用来购买垃圾桶等 社区叫停违规行为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10日报道

统筹:刘智宇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