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推介,拓展武汉朋友圈

冬日暖阳里,市民在东湖绿道骑车游览,一路欢声笑语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2018年9月,武汉友人德国杜伊斯堡市市长索伦·林克在汉口商业博物馆参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洪太铜锣  通讯员刘雨诗 供图

2018年6月9日,“遇见东湖 读懂中国”国际摄影大师聚焦东湖活动启动   长江日报记者陈亮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9日讯 城市在成长,城市在变美。武汉是武汉人的武汉,也是世界的武汉。万千世界中,武汉的美独具气质,武汉的面容独一无二。

美,需要发现,也需要提炼。“习莫会”背后的东湖,醉美世人。半城山水半城青,武汉如此独特的自然秉赋,应与世界共享。“世界东湖”刷屏一文在互联网上,一天之内点击量超60万——镜头传播之后,属于全世界的东湖,再次在文字和图片的传播中,醉飨世界。

向世界推介武汉,向世人传扬武汉,为城市塑形与铸魂,擦亮和凸显武汉的城市面容,我们全力以赴。我们走出国门,增加武汉与世界朋友圈的互动;我们请进来,展示国际大师眼中的“武汉秀”,我们不断寻找、定位、传扬大武汉的时代坐标,世界坐标。(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世界东湖”点燃城市自豪感

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在东湖与印度领导人莫迪会晤。中印两国领导人在东湖散步、交谈的照片,登上BBC、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俄罗斯新闻网等数十家全球主流媒体头条。烟波浩渺,风景秀丽的东湖,惊艳世界,并通过全球媒体在全球刷屏。

吸引世界的目光,东湖还有多次。2017年起,短短一年多,先后有法国前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两位外国元首到访。立于东湖之畔,他们看到的,既是东湖美景,也是武汉的历史底蕴、科教优势和生态文明。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在这里接见过64个国家的94批国际友人。而就在2018年,作为中国金牌马拉松赛事的汉马,也以“最美马拉松赛道”,尤其是风景宜人的东湖绿道让世人惊叹。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无论是作为重要的外交场地,还是著名的科教区域,抑或是近年来惊艳世界的东湖绿道,东湖屡屡吸引了世界目光。

此次“习莫会”,加起来拥有世界1/3人口的两个东方文明古国,在这里友好交流,意义重大深远。

我们以什么方式将此传播给读者?

经过反复研究和提炼,新媒体稿件《全球刷屏!从今天起,请叫“世界东湖”》当日推出。一夜之间,这条微信推文阅读量达65万,呈刷屏之势,成为“现象级传播”。

“世界东湖”全球刷屏,底气源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日新月异的变化,源于这座城市的国家战略要津地位。

此后,东湖作为最亮的城市名片,频频见诸于媒体报道和互联网传播时,均以“世界东湖”之名出现。(长江日报记者翟兰兰)

记者手记

有人说,每一位武汉人,都离不开东湖。

可不是嘛,小时候,学校春游首选东湖;长大了,谈恋爱去东湖,失恋了也去东湖;结婚了,拍婚纱照去东湖;有孩子了,遛娃要去东湖;老了走不动了,也要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去看看东湖……

这一次,因为“习莫会”这一全球瞩目的会晤,让亲如邻家小伙伴的东湖,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

何以敢说“世界东湖”?报道没有仅仅立足眼前,而是把目光投出去,投到华尔街日报、BBC等一批国际主流媒体的头条上去,经过翻译,找到了东湖能够冠以“世界”之名的依据。报道也没有只立足于今天,而是力求探寻东湖的前世今生,感受东湖一直以来的国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探寻东湖不为人知的种种美好。

这一次,我们进行了一回情绪传播的大胆尝试。城市之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朝夕相处的,这种相依共生的关系,可能已渗入血脉,却又难以察觉。当东湖已成“世界东湖”的事实被传播出去,城市自豪感瞬间被点燃了。朋友圈里开始自发地、刷屏式地转发这篇报道时,我读出了大家对这座城市的情感与归属。互联网时代,网友会用划拨手机屏的手指投票,只有真正抵达了心灵的信息,才会获得注意力和分享。

作为一名新武汉人,我能够参与到提炼和推介城市形象的报道,既感荣幸又有一份骄傲——以后,咱们去逛的东湖,可不再只是东湖,而是“世界东湖”。(长江日报记者翟兰兰)

长江日报记者跨越重洋寻访老朋友

2018年11月22日清晨5点半,飞机降落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

接下来的8天时间里,我辗转德国杜伊斯堡市、波恩市以及捷克伊赫拉瓦市,采访了杜伊斯堡市长林克、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之子伯恩特·格里希、卓尔领航者飞机公司CEO斯特拉蒂尔三位“武汉的老朋友”。

“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是《长江日报》推出的又一次大型国际采访活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长江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前往德国、捷克、乌克兰、日本寻访,连线瑞士、法国、荷兰友人,讲述与武汉有着友好密切交往的外国人故事。这些“与武汉交情最深”的外国朋友,在各个领域助推了武汉的开放与发展。

2018年12月10日开始,“武汉的朋友圈”系列报道陆续在《长江日报》上刊出,受到海外媒体关注,也进一步推进了国家与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乌克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州属电视台“喀尔巴阡山”“3 Studia”“Galuchyna”“402”以及喀尔巴阡国立大学媒体部,均报道了长江日报记者跨越重洋寻访乌克兰籍汉语教师李娜的故事。当地媒体人表示,希望借由这次跨国采访打开武汉与当地的合作之门。

12月21日,《欧洲时报》11版用半版篇幅,转载《长江日报》“武汉朋友圈”之《瑞士人帮武汉人,打开世界公共外交之门》报道。瑞士人彼得·迈耶的武汉故事,在欧洲华人圈中引起关注。

伯恩特·格里希的稿件见报后,引起了武汉市外办的注意。在与记者沟通了解情况后,市外办邀请伯恩特·格里希“子承父业”,继续担任武汉的外籍专家,为汽车制造企业把脉。伯恩特·格里希欣然应允。

跨越重洋寻访老朋友,是为了更好的铭记、更好的未来。这些外国朋友,用他们的一段段人生,见证了武汉的沧桑巨变。人生故事还在继续演绎,他们与武汉的友谊在延续,武汉的朋友圈在扩大……(长江日报记者蔡木子)

国际摄影大师感受东湖生态巨变

蝶变后的世界东湖,迎来了审美最严苛的国际顶级摄影师。2018年6月9日,为期5天的“遇见东湖·读懂中国——国际摄影大师东湖行”活动拉开序幕。由5名国际级的摄影大师,以及25名国内知名媒体的新锐摄影师联袂组成的摄影团队来到武汉,感受东湖生态向好的巨变。

本次活动参与摄影大师水准之高,拍摄内容之巨,组织规模均史无前例。《美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荷赛奖终审评委斯塔凡·威斯特兰德,荷赛奖获得者、法国摄影大师奥利维耶·库尔曼,法国摄影大师阿兰·威洛姆,国际“自然专业类摄影赛事大满贯”摄影师袁明辉,《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杨磊5人,组成了“全明星阵容”。长达101.98公里的东湖绿道,以及东湖周边景区景点,就像一个广阔神秘的新世界,向初到此地的国际客人张开怀抱。

“东湖生态品种多样,是微距摄影师的天堂!”武汉摄影爱好者张莉华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最打动我的是此次活动的初衷——通过镜头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摄影大师斯塔凡·威斯特兰德将活动视作体验东湖生态的绝佳机会。

摄影师们拍下的千张照片,描绘出给予他们无限惊喜的生态东湖,一时佳作如云。“大师+大湖”的概念,中西文化元素的交流与碰撞,为武汉国际化城市营销助力的影像创作思路,都汇聚为“遇见东湖”的八连版,凸显了东湖作为武汉城市生态绿心的定位。一个中西摄影家视角下美好灵动的新东湖,向世界宾朋展示出大城大湖的魅力。(长江日报记者傅雪婴 刘帅)

重要稿件目录

习近平已到湖北!中印领导人会晤为何选在武汉?

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年4月24日、25日、28日报道

欢迎梅姨来武汉

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年1月31日报道

法国人成“武汉通”,回家乡开武汉讲座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12日报道

毛里求斯青年用三种方式爱着武汉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14日报道

时隔13年再次到访 伯恩特感叹武汉变化大

“武汉是一座值得向世界推介的城市”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20日报道

暴走东湖绿道!这位外交官今天刷完全程说了一句话,让每个武汉人自豪

长江日报、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年10月29日报道

韩磊携新歌亮相斗鱼直播节: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  一首《在此》唱响诗意大武汉

长江日报 2018年5月1日报道

本版统筹:倪宁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