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园,深植绿色发展种子

学生在科普公园做自然笔记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 摄

涨渡湖水上森林美景 网友宁波 摄

黄陂区横店街光明村下郑塆树龄超过300年的朴树  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9日讯 绿水青山,是我们栖息的家园。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诗意栖居,是这方土地上人们共同的愿望和梦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聚焦闭门谢客的网红景点涨渡湖,在旅游收入和生态底线间,涨渡湖的执拗和坚持值得人们的敬意。我们报道回乡保护古树的黄陂村民,那些积淀光阴的山山水水,是我们的家园和乡愁。我们创新传播模式,打造“公园大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在城市的青山绿水中接受自然教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生态研学品牌。

我们努力让更多人看见,青山绿水可以通过双手来实现;我们努力让更多人形成共识,打开生态意识的窗户,绿意就会从山间旷野,流入眼角心田。(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因水上森林美景当上网红却拒做网红

涨渡湖为保护生态一直在“闭关”

涨渡湖地处新洲东南,是距长江最近的一块湿地。涨渡湖中,约800株池杉“破水而出”。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湖中有鱼,是涨渡湖种植池杉区域特有的迷人风景,“水上森林”是人们给予这片区域的美称。

2018年4月起,涨渡湖水上森林走红网络,但是同年7月,涨渡湖水上森林闭门谢客。当上网红,却拒做网红,引人关注。

长江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有人把涨渡湖美景放到网上,绿野仙踪般的独特景观一夜走红,众多外地游客慕名而至。面对如潮的游客,涨渡湖担心生态受到影响,选择了关门谢客。事实上,涨渡湖自然保护区从未作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过,成为网红,纯属口碑相传。

长江日报记者从主管部门了解到,涨渡湖水上森林是亚太地区珍稀候鸟迁徙中转通道和越冬场所,也是长江中游物种的生物基因库。2004年涨渡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对生态保护的功能非常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正因为涨渡湖紧邻长江,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水上森林纵然风景秀丽,但在尚无完备开发计划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启动旅游项目。

慕名而来的游人与周边居民是否支持涨渡湖闭关?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保护生态已成共识,人们大都表示理解和支持。随后撰写的稿件《不做网红守住水上森林生态 武汉涨渡湖关闭旅游线路》,获得大量关注。

2019年1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再次采访涨渡湖近况,新洲区林业科研所所长谢新国介绍,报道刊发后,科研所受到鼓舞,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保护长江的决心。

目前,武汉林业集团正在对涨渡湖水上森林进行升级,原本通往水上森林内部的砂石路将被改造为防腐木质栈道,水上森林旁也在建设环保标准的洗手间,确保生活污水不会污染涨渡湖水质。涨渡湖边还会安装水质净化装置,与水生植物一起净化水质,通过进一步提升涨渡湖水质,更好发挥其湿地作用,净化长江环境。

谢新国表示,木质栈道即便建成,也不意味着水上森林开放。“栈道建成后,首先要检验工程质量,其次是进行严格的环保评估,确保人们到涨渡湖水上森林观赏不会影响环境。”谢新国坦言,环境评估没有时间表,只要有一点可能影响涨渡湖、影响长江,水上森林就不会开放。(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记者手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涨渡湖水上森林保护,是长江大保护的具体实践,这一举动得到游人、居民的认可,表明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再次了解涨渡湖水上森林的近况,我发现,涨渡湖对生态的保护更加坚定。目前,建设方正在评估水上森林的开放可能,但是环保底线仍然非常清晰:不通过环评,不会开放。

这次采访对我触动很大,保护环境,每一件事都是大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相信,坚持这样的理念,涨渡湖的未来会更好,长江的环境会更好。(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获家长共鸣 引马云点赞

“公园大课堂”让孩子走进自然

了解湿地植物,亲手种植蔬菜,孩子们能辨别不同鹦鹉的叫声……过去的2018年,平均每天,就有两堂这样的自然教育课在武汉的城市公园里开讲;平均每堂课,就有20个孩子认识一种植物或动物,或学会了一项手工。

2018年,武汉市园林部门与长江日报联合主办的“公园大课堂”公益活动迈入第三个年头。依托全市32座城市公园,共讲授了自然科普、公园城史、园艺体验、自然创作、自然科学、人文传统等744次课程,一年内累积吸引了1.5万名小粉丝参与。

随后,升级版的“武汉市中小学生自然教育”公益活动,让150所中小学30万中小学生,陆续走进28座城市公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然观察,开展课题研究,用自然笔记的方式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2018年4月,“公园大课堂”受到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点赞。马云还建议:武汉的湖泊公园比较多,不妨考虑设立“小湖长”,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年底,武汉公园产生了首批“小湖长”“小园长”“小树长”,社会反响良好。

2018年10月,“公园大课堂”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第47届北美环境教育年会。集结32位“植物小达人”亲手养护观察植物写成的自然笔记而出版的《一本会发芽的书》,在年会上亮相,受到热捧。来自台湾基隆市和嘉义市的两所小学,当即预订了一批作为教材,供小学生学习使用。“自然教育武汉模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点赞。(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

30余村民回乡守卫

保住了黄陂一棵300岁的古树

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如何保护好古树名木,不让古树名木被盗挖,一直是市民关注的话题。

2018年12月,长江日报刊发《黄陂一棵300岁古朴树遭盗挖后被大风刮倒,30多位外迁村民赶回轮班救护古树》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黄陂区横店街光明村下郑塆打谷场上,有一棵大朴树种植于清朝康熙年间,树龄超过300年。2018年8月,该塆整体拆迁,所有村民都搬走了。让村民们烦恼的是,一些树贩子和盗树贼盯上了包括这棵大朴树在内的几棵古树。

树贩子愿出8万元购买这棵大朴树,被村民们拒绝。盗树贼偷偷开着挖掘机来盗挖,也被村民们发现后制止。

2018年12月5日晚,树根周围泥土被盗树贼挖松,这棵大朴树被大风吹倒。在微信群里闻讯后,30多名已搬走的村民于12月7日从四面八方赶回下郑塆,使用挖掘机、牵引绳等工具将大朴树扶正。

担心大朴树再次倒下或被盗,村民们呼吁相关部门出手保护。

长江日报记者在接到村民的报料后,立即前往现场,了解古树的历史与现状,采访村民及林业专家。

稿件刊发后,当地林业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对古树进行了鉴定,并拿出了保护方案。

2019年1月中旬,长江日报记者回访时获悉,该古树已被黄陂区林业部门列为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在它周围修建了保护围墙。(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

重要稿件目录

植物配置都差不多 公园美得有点“雷同”

专家建议充分利用本土物种装点公园 

长江日报 2018年8月4日报道

盗伐65棵意杨,被判刑二年、缓刑二年,还要原地补种130棵苗木

武汉首例“毁绿补种”刑事判决昨生效 

武汉晚报 2018年8月15日报道

为什么新栽大树七成是“外来户”

武汉将建苗木信息交易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长江日报 2018年10月6日报道

人水相亲 四季有景 绿地率近九成

内沙湖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

长江日报 2018年11月30日报道

武汉花10年让“彩树”上街头 

银杏红枫居多 市民感叹江城秋天格外美

长江日报 2018年12月5日报道

统筹:刘丰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