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最美社区工作者 万家灯火守望者

近日,2018年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武汉举行。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管委会主任王波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社区书记入选,荣获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她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让百步亭经验花开全国,被居民亲切地称呼为“小巷总理”。

王波是众多优秀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江岸142个社区,活跃着很多这样优秀的身影。他们扎根基层一线,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困难……他们是关心群众的贴心人、服务群众的带头人,他们用勤劳、智慧、真诚,传递爱与责任的力量,共同打造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波

把党组织建在家门口

让百步亭经验花开全国

王波面对面向居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百步亭社区怡康苑北区楼栋内,社区“两长四员”照片上墙,186个党小组长、楼栋长的姓名、电话一目了然。居民说,在社区有困难,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党组织,街坊邻里的急难事、烦心事不出楼栋、苑区就能得到妥善解决。

20多年来,作为红色“领头雁”,王波带领社区群众紧紧跟党走,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刚进入百步亭社区没多久,为有效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问题,她把每个楼栋的党员召集在一起,推选出一个党小组长,和楼栋长一起管理社区,还从党员中选出卫生员、治安员、文体员和物业管理员,即“两长四员”,要求他们每周至少为居民解决一件难事。

在王波的带动下,孙朝娟、余洪芝、张青兰、冯莲娥、袁子华等一大批老党员走出家门,成了楼栋党小组长,坚持服务居民。如今,社区5000多名“两长四员”照片上墙,电话公开,24小时履职。上万只耳朵第一时间倾听居民心声,上万只手第一时间解决居民难题。

“也许我没有成为一个博士,没有成为一个专家,但我成为了一个社区的行家里手、居民最信任的带头人、党组织在基层阵地上的责任人,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党代表,最光荣的事。”王波说,选择到社区工作,可以服务成千上万的居民,把党组织的根深植在群众的土壤之中。


大智街道泰宁社区书记汪志利

“独臂书记”挑大梁

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梦

汪志利耐心解答居民问题

在大智街道泰宁社区,不仅老旧小区多,困难群体也较多。在社区工作20年,“独臂书记”汪志利用坚韧挑起重担,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梦。

幼年时,汪志利在一场事故中失去了左手。来到社区工作后,他从会计到群干,到残疾专干,再到社区书记,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想方设法帮扶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

辖区居民、81岁的郑奶奶是一位盲人,常年与哥哥生活在一起。去年底,其哥哥去世,汪志利得知后,立马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老人一起办理了丧事。考虑到郑奶奶年纪较大,一人生活不便,他又主动联系区民政局和区残联,忙前忙后办理各种手续,最终为郑奶奶申请到残疾人专项服务。如今,每天都有社工到老人家中,帮助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类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我们在生活上的帮扶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关键要帮助他们找到谋生的方式。”汪志利常常把辖区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放在心上。只要辖区有新的门店开张,他就会上门询问缺不缺人。如今,居民一有就业的需求,第一时间就会到社区询问。在汪志利的努力下,泰宁社区多次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四唯街道袁家社区书记孙建云

   365天为民服务

社区变成“大家庭”

孙建云和社区居民一起庆祝元宵节

“社区就是居民的家,不管什么时候,居民都可以找到社区。”走进四唯街道袁家社区,“温馨365”的字眼映入眼帘。多年来,在孙建云的带领下,袁家社区坚持365天为民服务不断档。

在社区,服务窗口排班轮值,为居民提供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无假日服务。“虽说周末来办事的群众很少,但一旦有群众来,那就是非常重要的急事,8小时之外,也要时刻准备着。”孙建云一直对社区工作者强调。

今年2月中旬的一个周六,社区一位居民早上9时急匆匆跑到社区,告知家中老人去世,需办理死亡证明。社区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就办好了手续。正因为这种8小时以外的机制,社区对居民的诉求,几乎样样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不仅在服务上体现“家”的温馨,孙建云从担任社区书记开始,就注重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把居民凝聚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从春天的换客超市到夏天的纳凉晚会,从秋天的趣味运动会到冬天的腊八节活动,袁家社区的文化活动贯穿一年四季,有力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让大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球场街道货捐社区书记刘琳

百姓事儿放心头

雷厉风行解民忧

刘琳上门入户收集居民诉求

近日,球场街道货捐社区独居老人李友枝在“江岸微邻里”上反映,“家里水龙头爆了,麻烦过来处理下。”社区书记刘琳看到后,立马联系物业公司,10分钟赶到现场进行了处理。

担任社区书记8年,刘琳因雷厉风行的作风而颇受居民欢迎。她把居民工作做在前面,及时在群众中推广好的基层治理方法,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社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充分发挥“江岸微邻里”及时收集解决居民诉求的功能,去年底,刘琳以11个网格为单位,发动网格员,走进楼道开展“江岸微邻里”宣传,并借助“社区主题活动日”等活动,推广微邻里平台。2个月内,货捐社区在全区率先实现“江岸微邻里”全覆盖。如今,该平台成为社区收集居民诉求的“好帮手”。

面对居民反映的诉求,她也总能立刻行动,想办法解决。一次,社区一名老年人到社区办理年审时,无意中提到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不久后,刘琳便通过申请公益创投助力计划,在社区开设了一个老年人手机培训班,每月开设2次课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该培训班最终荣获公益创投计划金点子奖。


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书记施敏

践行“三代”机制

当好群众代言人

施敏为社区居民送慰问

刷一下电梯卡,眨眼就到了4楼,坐着建好的新电梯,居民李广超激动不已。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42号楼电梯的顺利完工,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上楼难”问题,也再一次检验了“三代”机制在基层治理中的高效作用。江汉北路社区书记施敏,是这一工作方法的践行者和推进者。

42号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六成居民是70岁以上老人。去年4月,42号楼居民正式申请加装电梯,但审批手续繁琐。得知此事后,施敏将加装电梯一事纳入“三代”机制:为居民诉求代理、意愿代言、事务代办。社区收集加装电梯所需的资料,街道负责畅通各职能部门。有了社区和街道的代办代理,电梯加装过程非常顺利。

“我们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最大努力解决,哪怕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而不是绕道走,一推了之。”施敏说。

她在实践中积极践行“三代”机制,让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有效解决了群众问累、诉累、跑累“三累”问题,化解了矛盾纠纷,促进了社区和谐,将江汉北路社区打造为“五星级平安社区”。“三代”机制在全市得到推广。


二七街道罗家庄社区书记徐莉红

为民服务用真情

当好群众“知心人”

徐莉红询问老年人身体状况

“书记,最近楼道的灯不亮了,什么时候来修一下?”“什么时候发高龄补贴?”在二七街道罗家庄社区,居民不管大事小事,总会第一时间跑来问社区书记徐莉红。多年来,徐莉红用心用情,温暖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心。

上月,罗家庄社区开展了一场“清洁家园迎军运”主题活动,徐莉红带着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对大街小巷内的杂物、牛皮癣等进行集中清理。在长航小区,有一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总是收集各种废品,堆放在路面。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劝说,都不见改观。

徐莉红得知后,找到老人,讲解了乱堆废品对环境的影响和存在的安全隐患,看到老人仍有些舍不得扔,她说:“您捡这些也是补贴家用,这样您这些东西我买了。”随即掏出50元钱交给老人。看到书记这样为居民着想,老人很感动,不仅不收钱,还主动配合社区把废品清理干净。

这样的事例,远不止一起。“老旧社区面临的问题多,作为社区书记,必须时时站出来,从居民的角度解决事情。”如今,在她的带动下,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有事就找她,她成了居民的“知心人”。


新村街道新江岸社区书记陈异才

发动能人做奉献

举起志愿服务一面旗

陈异才带领“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开展服务

在新村街道新江岸社区,“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的一张名片。从最初创办到全面开花,社区书记陈异才跑遍辖区,挖掘能人匠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满足着居民的各样需求。

5年前,陈异才在一次走访中,听到一名独居老人反映,“家中电饭煲坏了无人修理,吃饭都成了问题。”他想到居民曾庆山会修电器,便找他来帮老人修好了电饭煲。事情一传开,居民们纷纷拿着家里坏了的小电器找曾庆山。陈异才得知后,又找来社区能工巧匠彭顺响,发起成立维修队,设立“一米阳光”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维修服务。

日常走访中,陈异才格外关注居民诉求,了解居民个人特长。居民崔淑丽擅长瑜伽,他邀请其担任瑜伽老师,在社区组建瑜伽队,为居民提供免费瑜伽教学。60多岁的黄春华曾做过心理咨询老师,陈异才便组建心理咨询队,邀其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今,“一米阳光”服务站已建起13个分站,遍及新村街道10个社区。社区志愿服务从家电维修,发展到心理咨询、文艺表演、瑜伽理疗等18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达到350多人。


后湖街道东方社区书记李琼莉

“多元共治”一盘棋

打造老年人宜居家园

李琼莉陪社区老年人一起过生日

“食堂饭菜很合口味,就餐也方便,社区为我们老年人做了件大好事。”在后湖街道东方社区,老年绿色厨房备受欢迎。这个食堂的建立,离不开社区书记李琼莉的努力和争取。

在一次走访中,李琼莉了解到,就餐不便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的难题。为此,她邀请辖区单位代表、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等共同参与“多元共治议事会”,采取民主投票表决,通过老年绿色厨房建设立项。围绕厨房选址、设施设备、运营模式等,征求居民意见。她还邀请专业环保部门现场测评油烟排放指标,将结果公示。

厨房开张后,采取预定盒饭制。在回访时,有老人反映:不能及时就地就餐、菜品没有多样选择。李琼莉便组织腾退改造面积40平方米的居民议事室,建设就餐间,将盒饭升级成小碗菜,按需取餐。如今,社区老年绿色厨房辐射5个小区,成为居民的幸福食堂。

近几年,李琼莉还发动社会组织,在社区建立了孝老义工站、健康管理站、公益银行等便民服务项目,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去年底,东方社区被评为湖北省“老年宜居社区”。

策划: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撰文:陈俞 祝丽芳 刘培

【编辑 谢一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