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织密服务群众之网

长江日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就是要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展开。

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是保证基层服务和管理精准有效的前提。近年来,硚口区发挥“红色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街道党工委统筹引领功能、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引领。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致富群众的能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织密服务群众之网。

有深度组织群众

韩家墩街:让居民从“被动管理者”变“主动参与者”

2019年春节,韩家墩街新明小区自管会成员为小区挂灯笼。

2017年,新明小区5个热心居民义务组成了自治物业服务站,社区大小事与居民协商解决。该居民自发出资规划了停车位、安装了拦车器、监控设施,小区自管会安排业主轮流值班,搭建起物业服务平台,让基层自治更有深度。

四新社区党委在新明小区发动党员志愿者成立“一家亲”志愿服务队,在小区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多次召开居民大会,成立“微组织”——物业自管会。

近年来,韩家墩街党工委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由“被动管理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凝聚和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网格化,公共服务信息化,中介服务市场化,自助服务星级化”的社区志愿者管理体系,成立星级志愿服务俱乐部,设立区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对社区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建立时间银行,将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记录和存储,社区志愿者可在需要时,将服务时间兑换为商品或直接享受社区志愿服务。

韩家墩街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大会、上门调查入户的方式让居民自主选择物业服务模式,积极发挥物业服务公司、业主委员会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三方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指导辖区建设,各职能部门服务进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将职位职责、服务承诺亮出来,接受居民的监督,并参与社区管理,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区治理。

目前已见成效的小区有市场化的简易新村,自治管理的公客小区、新华小区,公益物业服务的精品园小区均安装了电子拦车器,设立值班岗亭专人管理,提供了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秩序维护、公共部位日常维修,设施设备运行等基本保障。简易新村、新华小区启动停车收费,公客小区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新明小区、传输局宿舍、简易新村三个小区实现了道路平、地面净、草木绿、路灯亮、管道通、秩序好的基本要求,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此外,韩家墩街还分类探索“红色物业”服务模式,培养党员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等“红色物业”骨干,一方面把他们吸纳为社区物业自管会成员,担任自管会物业服务工作信息员和联络员,另一方面通过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便民惠民服务,推进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

有力度引领群众

宗关街:激活“红色细胞”助推和谐社区建设

宗关街党员上门探望居民。

“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关键看党员队伍优不优,党员能否起先锋模范作用。”宗关街党工委在基层治理中,牢牢抓住党员队伍这个关键,设计载体、搭建平台,激活“红色细胞”,积聚力量助推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

实施党员亮牌行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12345”亮牌实践活动,即“一亮身份”,向居民亮身份;“二结对子”,党员与群众结对;“三张卡片”,即向群众发放党员联系卡、服务信息卡、活动反馈卡;开展“四项活动”,即管好一片绿地、关照一个门栋、办好一件实事、交好一个朋友;当好“五员”,党员当好居民群众的服务员、环境卫生的保洁员、小区管理的安全员、文明创建的宣传员、党风民风建设的监督员。

开展组团志愿服务。以党员为主体,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组建党员服务团队68个,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发展社区老党员黄友望组建的聚德苑书画社,定期为居民传授书法技艺,组织书画社成员利用书画宣传党的政策、宣扬改革发展成果、传播社会正能量。井南社区发挥老党员黄德宝传承雷锋精神的引领作用,依托社区雷锋藏品陈列馆,组建雷锋精神志愿服务队,常年向居民展示雷锋藏品,开展雷锋精神宣讲13次,组织助残帮困解忧志愿服务活动35次。新合社区将一批退休的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成立“社区春苗服务队”,义务为社区青少年教授书法,承接社区“四点半学校”服务项目。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党员中开展季度推优、年终评星的“宗关街双十百颗星”评比活动,即评定学习上进、创新创效、甘于奉献、文明守礼、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热情服务、扶贫帮困、遵规守纪、帮带传教十类星级党员100人。各基层党组织发掘党员的闪光点,每季度评选身边的好党员,发布光荣榜,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全街推选优秀党员36名,宣传了义务物业服务员张群英、义务巡逻员王学元等一批质朴感人的事例,营造争优创星的良好氛围。

有温度服务群众

六角亭街:为特殊人群提供贴心服务

六角亭街阳光家园开展活动。

每天早上7时,重度智力残疾患者吴小凯都会准时来到硚口区学堂社区阳光家园,等待开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去,因为在这里我很快乐很温暖。”

在市、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硚口区六角亭街道党工委分别在学堂社区和游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创建了主要为智力残疾人服务的阳光家园和为精神残疾人服务的阳光驿站,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群众的方式,为特殊人群提供贴心服务。

“残障人士内心会比较敏感,他们的生活困难会更多、需求更复杂,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阳光家园负责人胡春莉,是学员口中亲切的“胡妈妈”。

阳光驿站通过早晚签到、监督服药、外出购物、订午餐等活动模拟日常生活状态,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组织软笔书法、数字油画、糕点烘焙、手工串珠、丝网花制作等系列康复课程,让患者学会手工技能。组织爱心义卖和微店经营,提高学员的社会功能和竞争力,让患者提升自我,形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患者的一声声感谢,都体现了六角亭街基层治理的温度。

此外,六角亭街还与辖区20个共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推动服务资源进社区。依托一医院的医疗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又依托精卫中心,深化街“中心戒毒社区”和“阳光驿站”建设,每周为吸毒人员和精神残疾患者开展心理精神康复治疗,受到了国家禁毒委的肯定。

同时,六角亭街还引入社工组织开办老年“幸福食堂”,高标准全方位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提供文娱活动、健身锻炼、志愿者服务等。开办青少年活动空间,开展汉学礼仪课堂、亲子科普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为深化拓展“红色物业”,六角亭街发挥退休党员的作用,在金成世家、老三栋、利民大厦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自管会,实行业主自治,定期组织自管会负责人参与社区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小区党建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共建。

撰文:李凌云 余圆欣 胡莎 贾冰芳 邢玉玲 李放军 柳中 詹鸥 杨蔚 王静文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