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举措推进江夏“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落地见效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31日讯(通讯员秦爱芬)10月30日,江夏区召开全区“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工作部署推进会。会上有关负责人指出,“民呼我应”工作既是紧扣基层需要,解决群众、企业所需所盼、难点痛点,提升群众和企业幸福感、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江夏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江夏的改革工作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上明确了推进“民呼我应”工作任务的五项举措。

一是建立一套体系。研究制定三级区域化党建方案,构建区、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社区(村)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

二是整合一个平台。在“市民之家”设立区“民呼我应”指挥中心,将现有市长专线、城市留言板、社管网、微邻里、江夏办等平台,通过物理对接和深度融合的方式整合到“民呼我应”这个体系里,构建一体化指挥运作中心。

三是组建一支队伍。区级指挥中心在“市民之家”有一套工作专班保障区级“大脑”运行;各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和部门要相对固定明确一名懂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作为平台操作人员;此外全区277个村66个社区以及新增的11个社区是“民呼我应”的第三级站点,由村、社区书记负责,同时配备一名相对固定的专职网格员担任平台操作人员。

四是健全一张网格。要完善网格员的选聘及管理办法,督促网格员履行工作职责,坚决杜绝选聘的网格员“不能做事”和“做其他事”的现象。切实发挥网格服务功能和网格员社会管理作用,做实做优社区服务。

五是推进一项改革。围绕明责、赋权、减负、增效,进一步深化街道改革。增强街道“枢纽”功能,赋予街道任免建议权、决策话语权、统筹调度权、考核评价权等主体权利,确保街道呼应有职权。聚焦街道服务功能,完善街道服务清单;保障街道治理能力,明确街道综合执法清单。科学设置街道内设机构,将内设机构与三个中心即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同步优化配置,组建实体化运作的街道“民呼我应”指挥中心。

【编辑  张操】

(作者:通讯员秦爱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