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工程”再升级,武汉共享农庄笑纳“新村民”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3日讯 两次视察湖北,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深入田间地头,他强调,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5年来,在总书记指引下,武汉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建设发展。

“三乡工程”推出升级版,共享农庄笑纳“新村民”

带院子的农家别墅,门前屋后种满柿子、枇杷、橘子,时令水果伸手可摘,收获的玉米、莲米等农作物在谷场上晾晒。7月7日,5名市民自发组成的下乡看房团来到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立刻被清新的空气、悠闲的生活、宁静的乡村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

“每家租户都算新村民,还可免费提供一片田地或果园!”市民们参观发现,这个远近闻名的南水北调移民村,村内水泥路平坦整洁,路灯、自来水、网络等一应俱全。装修一新的二层小洋楼面积196平方米、年租金6万元,可拎包入住,在“新村民”配套菜地、百亩苗圃种植园,随处可以体验农耕之乐。

新博村是武汉实施“三乡工程”的一个缩影。市农委新农村建设指导处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共享农庄起初只是土地和农产品的共享。今年5月,我市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新路径,鼓励探索“三乡工程”建设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共建共享。

预计2018年底,全市将建成2000户共享农庄,2020年完成100个行政村、1万户共享农庄建设计划。全市还将打造2至3个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依托的共享农庄集聚区。

匠心铸造农业“芯片”,科技兴农模式推陈出新

“感谢武汉科技特派员为我们送来了脱贫致富的良种!”前不久,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专家来到蔡甸区沉湖水产基地,现场推广大白刁、鳜鱼等武汉研发的优良鱼种和养殖技术,让养殖户们大开眼界。

今年初,市农科院有128名专家获得首批市级科技特派员资格,专业领域涵盖了作物、水产、蔬菜、农机等领域。这些特派员将主要投身“三乡工程”建设和精准扶贫,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指导和配合技术需求单位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型科技项目,针对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咨询与培训等工作,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从鄂莲系列莲藕、抗热萝卜、太空茄子,到江汉肉鸭、长江特色经济鱼类等,武汉研发的农业科技新品种不断涌现,部分品种的研发水平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前列。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大志说,该院实施农科合伙人计划,先后获批建设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接各个涉农区,集成推广一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今年2月,市政府发布相关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将“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科技研发中心,实现种业产值1000亿元。

加快推进“互联网+”,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7月9日,位于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的一座徽派院落内,“点溪园”古法红糖生产厂负责人陈爱国端坐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将两盒红糖产品卖给了一位远在安徽的客户。

毛家冲村曾被列为省级重点贫困村。2年前,在城里打拼多年的陈爱国决定回乡创业,他请来古法红糖手艺传承人,在村里种植了500亩甘蔗,建设既能观光,又生产古法红糖的农业园区。上市不久,遇到了销售难的问题。在市供销社农村电商公司帮助下,陈爱国带着团队试水网上销售,在线上、线下进行免费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村支书程纲全告诉记者,今年1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毛家冲村成立了武汉首家农村电商服务站,和供销电商公司搭建了供销e家、微店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如今,10多户留守村民纷纷“触网”,有的跟着学习电商运作技巧,有的委托供销电商帮忙售卖农产品。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2018年农校将培训4000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农口专业技术培训等共计2000多人次。(记者黄师师 李佳 周韧 宋磊 汪甦 王雪 通讯员张宏 李良鹏 周小平 吴昊 李高平 韩宏   本组稿件统筹:陈丹 刘功虎)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