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丰收,江城农家笑脸很倾城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1日讯  “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武汉“三乡工程”建设的沃土上,奋斗着墨、汗水浸润,描绘出一张张江城农家——最美丽的笑脸。


     扶贫9年与千户村民结情谊

    丰收人物:市民政局驻江夏舒安八秀村工作队队长刘志耀和82岁五保户蔡正启

    收获:开展扶贫工作9年多时间,刘志耀的足迹踏遍江夏、黄陂28个村,与1800余户村民们打过交道。他担任工作队长的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是革命老区,如今,村里盖起20栋小洋楼,水泥路直接通到了田埂,一口一口虾塘绿波荡漾,杨柳、花朵摇曳绽放。目前八秀村已脱贫58户,剩余10户今年预期脱贫,收入都已超过了现行标准,八秀村整村脱贫出列已超过国家标准。现在,贫困户不用出村在合作社就能就业,年收入保底能达5000元以上。

    期待:我要用“真心、爱心、耐心和恒心”,让更多的村民享受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红利。

    把中国好蜜卖到了世界各地

    丰收人物:黄陂周梅家田村东乡养蜂专业合作社阮爱功、蜂农李方新

    收获:阮爱功曾在武汉三镇开了8家蜂蜜连锁专卖店,“三乡工程”开始后,他毅然放弃城里店铺生意,回乡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通过互联网+销售渠道,合作社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社拳头产品“巢蜜”,品质优良、供不应求,2018年销售额将达5000万元。合作社内已吸纳全国多地300多户蜂农加入,帮助李方新(图右)等一大批蜂农致了富。他还扶持周边20多户贫困村民养蜂脱贫,预计今年每户养蜂增收2万元。

    期盼:不负乡亲们的期望,带领蜂农把优质蜂蜜卖向世界各地。

    武汉水生蔬菜红遍全国

    丰收人物:东西湖莲花湖大队村民、致富带头人赵礼强

    收获:2008年,赵礼强组织当地56户村民,成立了武汉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东西湖强鑫合作社;这一年,他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十年后,合作社规模扩大到1000亩地,成为了“盒马”武汉供货商,在高端生鲜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年4月,赵礼强又通过“盒马”全国销售网络,将武汉的水生蔬菜特色品种藕带、菱角、莲藕等,空运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提质增收,2018年,合作社内菜农户均收入将超过13万元。

    期待:将武汉的水生蔬菜品牌唱响全国。

    让凤凰寨村集体年收入

    早日突破100万元

    丰收人物:黄陂蔡家榨街凤凰寨村民潘晓英、陈珍菊、郭望生、蔡朝霞、龚德元、段利萍

    收获:凤凰寨村曾经是蔡家榨街重点贫困村,经武汉市纪委、市金控集团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2017年成功实现脱贫出列。如今,一个质朴秀毓的村落正在脱颖而出,农旅产业美丽蓝图厚积薄发。依托优厚的自然资源秉赋,凤凰寨村计划引入武汉乔亚集团建设康养小镇,村民、村集体以合作社形式,与企业联合经营,参与分红及公司管理。按规划,项目实施后,入股村民仅分红一项,年收入保底能达1.9万元。未来两年,凤凰寨村集体年收入预计能突破100万元。

    期待:绿水青山的凤凰寨村会更美更富更强。

    我家藜蒿种好了、稻谷丰收了

    丰收人物:蔡甸薛山村63岁村民艾华平

    收获:艾华平生活的薛山村,是闻名全国的“蔡甸藜蒿”主产区。虽然因病致贫,但艾华平的生活里总是充满笑声。薛家山瓜菜产销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艾华平成为合作社重点帮扶照顾对象。合作社为他提供化肥、种苗、技术一系列支持,牵线帮助找销路。每当提到自家种的藜蒿、西甜瓜,远销周边省市,艾华平就乐得合不拢嘴。家里的藜蒿苗已经播种好了,稻田里金黄的谷穗充满了丰收的喜感,仅地里的“嚼头”,今年就有约1.5万元收入。

    期盼:有政府的支持,今年我要摘掉贫困帽,和老伴的生活越过越好!

    “水好鱼肥”今年产值破千万元

    丰收人物:蔡甸区张湾街水产养殖大户徐德忠

    收获:“别人的鱼儿愁销路,我家鱼塘的鱼供不应求。”2018年,徐德忠的得民特种养殖公司又是个丰收年。500多亩养殖面积,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湖南、河南等地商贩的拖货车,在鱼塘边排队等候。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徐德忠不断创新“绿色、生态、低碳、高效”养殖模式,为武汉水产养殖产业,起到了示范作用。“池塘流道循环水养殖”技术,既实现了集约化养殖,又解决了养殖用水零排放。基地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期待:带领养殖户致富,突破更多中高端鱼类养殖技术,为绿色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提供示范样本。

    精准扶贫小额贷帮我当“老板”

    丰收人物: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村民韩涛

    收获:韩涛是武汉市第一个申请到小额贷款的贫困户。2015年10月,市政协、武汉地铁集团驻村帮扶,当了解到全市针对贫困户推出小额贷款政策后,韩涛萌生了贷款做生意的念头。在工作队帮助下,韩涛申请到5万元小额贷款,租下门面开起了副食店,两个小孩也申请到助学扶智补助金。现在,韩涛的副食店生意步入正轨,生意越来越好。随着病情逐渐好转,他又凑钱买了辆农用车帮人拖货,今年家庭收入超过6万元。

    期待:今年扶贫工作队又帮助我申请了8万元的小额贷款,明年我想继续扩大副食店生意,同时尝试养点鱼和小龙虾增收。

    一群年轻创客住进了咱们村

    丰收人物:新洲项山村村民余香芝

    收获: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去年5月份起,余香芝将自家空置房屋出租给了几个年轻人,自此,她的生活和时尚的“互联网创客”产生了交集。她看着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手持航拍机,在白墙青瓦、飞檐翘角的村子里奔跑穿梭;看到他们端坐在电脑前,键盘的敲击声清脆悦耳;自家的糍粑,被他们用“文创汉字”包装后,卖出了意想不到的好价钱。空置农房出租,让余香芝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她更爱创业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让美丽的山村增添了活力和乐趣。

    期待:让爱创业的年轻人在项山村的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贫困村小学建起了陶笛演奏队

    丰收人物:新帮村小学的孩子们(从左至右)朱诗曼、许子心、代超男、谭昕怡、洪慧、高依婷

    收获:新帮村是蔡甸区最大的贫困村,在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商学院对口帮扶下,一支由帮扶工作队员和志愿者组建的“音乐支教”小组,走进了新帮小学,教同学们学声乐、吹陶笛。一年多时间,音乐给这个贫困村小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机。今年“六一”儿童节,新帮小学113名同学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他们像一个个小艺术家,骄傲地上台,放声地歌唱。目前,新帮村有4位同学已成功通过了陶笛等级考试,其中1名通过6级、3名通过4级考试,学校陶笛演奏队在周边打响了名气,即将参加蔡甸区成功管委会组织的首个丰收节演出。

    期待:我们的梦想是长大成为陶笛演奏家!

    带上家人

    来新乡村看看这片丰收的美景

    看得见山水、望得见乡愁。武汉美丽近郊,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武汉美丽乡村建设已形成品牌,成功打造了江夏小朱湾、黄陂杜堂村、蔡甸大金湾等具有武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全市已建成7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在建140个。

    首届丰收节来临,又恰逢中秋、国庆假期,带上家人,来新乡村看看一派丰收的景象吧!

    “丰昌酬汗水,岁晏酒飘香”。武汉“三乡工程”建设的沃土上,奋斗着墨、汗水浸润,描绘出一张张江城农家——最美丽的笑脸。

  策划:王爱民 骆露露   撰文:李英波 殷旭 林建武 王璐 摄影:刘斌)  

        【编辑:余康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