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博导实地调查解码如何“吹哨”有效:把协调权评价权交给街乡

吕德文近照。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摄

北京知名医院云集,以往号贩子扎堆、乱停车等现象突出,“吹哨”以后,医院周边明显更加有序了。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研究员吕德文,也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中的“岛叔”。去年他曾在北京市平谷区实地调查20多天。

近日,吕德文接受长江日报专访时指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之所以能够解决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它找到了一条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吹哨报到”找到了关键“痛点”

长江日报:北京“吹哨报到”有哪些突出经验?

吕德文:首先是赋权。由基层的属地政府赋权,提高治理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第二,平谷区一个最关键的经验,就是依法治理。“吹哨报到”本质上让执法的力量,更好地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前,不少乡镇政府习惯捂盖子、摆平,只要这个事情能摆平、搞定就行了,不管用什么方法。但有了“吹哨报到”机制后,就比较讲规矩。

区法制办厘清了各个问题的职责,前期梳理了40多项主要问题,比如盗挖金矿、盗采砂石、违法建筑等,梳理了很多大家都看得见、但解决不了的重要问题。通过每个问题梳理背后各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出现问题在哪些环节,然后梳理每个部门在治理这个问题时所承担的权力和责任,通过全面调查,形成台账。

“吹哨报到”是好的经验,但要厘清你凭什么吹我的哨,凭什么让我来报到?比如,国土局你承担什么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你有哪些权限?都要梳理清楚。先把规矩立好,把事情搞清楚,“吹哨报到”才有效果。

武汉怎样推行“吹哨报到”?

长江日报:目前武汉也在学习这一经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吕德文:特别细小琐碎的事情,属于基层治理,基层单位自己可以解决的,不要什么都“吹哨”。比如环境卫生搞得不好,社区自己有责任搞好。相当一部分事务,还是要基层属地政府自己解决。

真正要“吹哨”的事情,第一,法令上、政策上都明确是属地政府的责任,但凭你自己属地政府的治理能力,解决不了。比如拆除违法建筑就很典型,违建管理,街道是第一责任,规划部门是第二责任,对违建的治理,街道是没有执法权的,别人非要建,街道没办法,只有城建规划等部门有执法权。那么,这个事情就适合“吹哨报到”。

长江日报:哨子怎么吹才能更有效? 

吕德文:“吹哨”在机制上很简单,相当于赋予乡镇召集权。以前搞联合执法,需要更上一级的部门去协调,比如搞拆违,以前是区政府办公室协调各个部门,城建、国土等各个部门,最多一个月一次就不错了。但像违建这一类的事情,等一个月过去,房子早都盖起来了。

现在把协调的权力交给乡镇,属地政府名义上属于下级,下级怎么指挥上级呢?涉及权责的重新配置。这召集权来自于评价权,简单来说,就是考核,对一个部门的考核,乡镇有一定发言权。比如区政府对各部门的考核,100分,其中区政府占50%,其他50%给各乡镇街道打分,这就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吹哨报到”最难的地方,其实是基础性的工作,把规矩立好,才是最关键的。按照平谷区的说法,就是“三个清单制度”。第一,问题清单,明确“哪些问题可以吹”;第二,权责清单,梳理权责关系;第三,绩效清单,就是考核的配套。

【编辑:金鑫】

(作者:柯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